资料显示,西南证券是上述“忽悠式重组”案件的独立财务顾问,在监管层对鞍重股份处罚后,不免让投资者将西南证券与该案件联系到一起。然而,这只是市场的一种猜测,西南证券再次被立案调查的真正原因尚不知晓,而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西南证券多次遭立案调查背后原因,与内控制度不完善、管理混乱等密切相关。
“西南证券一年内连遭两次调查,为公司带来的重要影响较多,例如将会影响公司的评级。而一旦西南证券评级被降低,缴纳的投资者保护基金比例将会进一步增加,净利润将受到直接影响。同时,由于降级之后,西南证券开展的业务必须和其风险管理能力相匹配,新业务或者业务扩张将受到限制,可谓百害而无一利”,宋清辉如是说。
知名财经评论人布娜新认为,当券商的数量发展到一定程度,各种行业乱象也会接踵而至,因此券商的内控制度是非常关键的,而券商的评级制就是针对其合规和风控能力的评价,如果遭遇降级,对相应券商则起到一个警示作用。
经营业绩恐面临危机
西南证券遭立案调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由于公司处于被立案调查期间,证监会暂不受理西南证券作为保荐机构的推荐,暂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以及暂不受理公司作为独立财务顾问出具的文件,这意味着公司的投行业务或受到一定影响,而公司的未来经营业绩或将承压。
近日,西南证券交出2016年“期末”成绩单,不过公司的业绩出现了严重的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形。财务数据显示,西南证券2016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36.32亿元,同比下降57.26%;当期对应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9.18亿元,同比下降74.19%,报告期内,西南证券扣非后的净利润也同比下降超七成。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西南证券表示,是受A股市场震荡下跌、交易量大幅萎缩、券商创新步伐减缓等因素影响所致。
年报显示,西南证券的主营业务为经纪业务、投行业务、资管业务和自营业务四大业务板块。而投资银行业务是西南证券的重要营收来源,该业务在2016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2.2亿元,同比减少11.61%,投资银行业务的毛利率同比减少4.67个百分点。此外,据西南证券主营业务分类别情况表显示,证券经纪业务在2016年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10.03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62.62%,该业务的毛利率跌幅最大,2016年证券经纪业务的毛利率为15.45%,较上年同期减少49.94个百分点。而资产管理业务下滑的幅度最大,西南证券的资产管理业务在2016年的营业收入约为1.87亿元,同比下降超七成。证券自营业务在报告期内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8.65亿元,同比下降68.97%。实际上,2016年前三季度,西南证券的业绩表现就曾令投资者大跌眼镜,公司2016年前三季度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同比下滑超六成。今年一季度,西南证券实现的营业收入约为5.07亿元,同比下降30.29%,对应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超九成。
无论是业绩的大幅下滑,还是西南证券的被立案调查,都让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股价持续承压,据东方财富统计数据显示,今年3月20日-5月5日,西南证券累计跌幅为13.35%。宋清辉坦言,西南证券接连被立案调查,对于西南证券来说不但利空其股价,在行业不景气背景下,无疑将使公司的业绩雪上加霜,公司未来的发展也将面临重重挑战。
北京商报记者 崔启斌 刘凤茹 共2页 上一页 [1] [2] 西南证券去年业绩跌幅超行业水平 投行业务逆势下滑 西南证券两度被卷入造假门 或因保荐人童星出了问题 西南证券一年内两度违规遭查 牵连多个IPO项目 西南证券遭查 奥马电器金融局存变数 西南证券踩雷 投行业务重创业绩受损 搜索更多: 西南证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