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入AI视觉识别系统,自动抓拍违规操作,实时推送预警,形成“智能巡查—实时整改—效能反馈”闭环机制。设立“阳光厨房”直播专区,消费者“零距离”查看商户后厨加工全过程,3000余家商户参与“后厨直播”,每天近15万名用户在线围观。制定《成都市无堂食外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指引》,聘任外卖送餐员担任流动食品安全监督员,建立“随手拍、随时报”反馈机制。
推行“食品安全一码通”,整合企业证照信息、监督检查记录、风险等级评定、主体责任落实等多项功能,初步实现食品安全监管数字化转型。在69家大型连锁商超设立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等品质食品专区,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和索证索票制度,确保食品来源可溯、质量可靠。
引导全市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积极参与“成都产、放心买”品质提升活动,在34家企业中建成37个“阳光车间”。
食品安全水平“可感知”
在都江堰景区核心商圈,由480余家食品经营商户自发组成的商家联盟已成为景区治理的新样板。通过创新“政府引导+联盟自治+商户自律”“三位一体”治理模式,打造出“游玩无忧、消费透明、食安可溯”的景区餐饮新场景,今年上半年投诉量大幅下降55.95%。
“在焦老三手工糕点、文芳斋等传统作坊后厨,每个操作台都贴着标准化流程图,食品安全‘看得见’。”南桥社区商家联盟管理协会党支部书记周仕涛告诉记者:“鼓励商家明厨亮灶,推出精细化菜单。”

“食安巴士”让消费者近距离感知食品安全。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10月23日,一辆满载53名师生代表的“在成都,放心吃”食安巴士,驶入Meco果茶工厂和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探寻“在成都,放心吃”背后的科学密码。
走进Meco果茶工厂的“阳光车间”,师生们透过玻璃见证一杯杯果茶的“安全诞生记”。自动化设备、无菌灌装线、机械臂......智能化管控贯穿每一个环节。师生们还打卡了果茶出厂前的自检环节与留样间,实地体验“成都产,放心买”背后企业的严格自律与风险管控。参观完果茶工厂,食安巴士驶往成都市食品检验研究院,助力师生们了解“放心吃”食安知识。
食安巴士活动是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展示“在成都,放心吃”建设成果的重要活动之一。9月17日的首班“在成都,放心吃”食安巴士搭载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走进四川天味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阳光车间”。食安巴士通过沉浸式体验,强化公众对“在成都,放心吃”的认知与信任,让“看得见、摸得着、可感知”为全民参与的食安共治共享格局注入新的实践活力。
据介绍,目前成都市已遴选培育34家标杆企业,指导建成37个透明参观走廊,覆盖调味品、乳制品等多个品类;“食安巴士”“探厂研学”“食安侦探”等沉浸式开放活动累计举办近400场次,吸引超万人次参与。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刘铭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