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智能手表监测压力靠谱吗

  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购物节,智能手表凭借不断升级的健康监测功能,成为智能穿戴领域的热门单品。在不少电商平台的智能手表详情页上,压力测试功能成为主要卖点之一。

  热度之下,质疑声随之而来。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熬夜刷剧后手表竟显示‘健康状态优秀’”“海边度假时手表提示压力过载”等吐槽屡见不鲜。那么,这些动辄数百上千元的智能手表能否准确监测压力?专业医疗机构采用的标准化压力测试与智能手表的日常监测有何区别?科技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

  智能手表监测:

  多因素致结果出现偏差

  智能手表究竟是如何监测压力的?天津体育学院教育与心理学院副教授常淑芝介绍,当前多数消费级智能手表的压力评估功能,核心依赖心率变异性(HRV)这一生理指标。HRV指人体连续心跳间期的微小波动,其数值变化直接反映人体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这一系统包含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前者像油门,主导兴奋状态以应对压力;后者像刹车,负责放松与状态恢复。”天津市泰达医院心理科副主任医师李树华说,当人处于高压状态时,交感神经会兴奋,HRV数值会降低;当人处于放松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占据主导,HRV数值则会升高。

  常淑芝说,智能手表会先持续采集用户的心跳信号,捕捉心跳间期的微小差异,再通过内置算法模型分析这些数据,间接评估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活动状态,最终推算出用户当下的身体应激水平,并以直观的压力分数呈现出来。

  针对为何会出现用户感受与手表给出的压力分数不符的情况,李树华解释,除心理压力外,还有多种生理性因素会引发HRV数值出现明显波动。比如,熬夜后身体可能陷入一种麻木性疲劳,但此时HRV数值可能很稳定,导致手表误判用户“状态良好”。再比如,在海边度假时,若刚进行过游泳等运动,或饮用了含咖啡因的饮料,交感神经会持续活跃,导致HRV降低,手表便会发出“压力过载”的错误提示。

  另一个问题出在评估模型上。常淑芝分析,多数此类产品采用“一刀切”式的通用模型。若用户HRV数值低于某个固定阈值,该模型就直接给出“高压力”的判断。这种模型忽略了年龄、体质、基础健康状况等个体差异。每个人的HRV基线水平本就不同,使用统一标准进行评判,结果必然会出现偏差。

  除此之外,手表的传感器也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常淑芝介绍,智能手表依赖光电传感器获取HRV数据,但手腕活动、皮肤颜色、环境光线等外部因素,都可能干扰传感器的信号捕捉,导致HRV测量结果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最终评估的准确性。

  专业医疗检测:

  两把“尺子”综合“测量”

  那么,目前更科学、准确的压力测试方式是什么呢?

  在专业医疗机构开展的压力测试中,单一指标的判定早已被淘汰,多维度、综合性的检测逐渐成为主流。这种测试以严谨的医学理论为支撑,结合权威规范与标准化工具。

  “在临床实践中,没有哪一个指标能单独判定压力水平,医生和研究人员通常会结合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李树华说,这种多维度评估的核心依据是人体应激反应的生理规律——当人体承受压力或陷入疲劳时,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构成了评估的生理基础。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