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双十一”购物车,透出国潮消费新趋势

  国潮消费的驱动力量,也来自产业创新与跨界融合。

  国潮不再只是中国元素的简单再现,而成为现代设计、工业制造与文化精神共生的表达方式。廖润丹认为,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为传统文化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经过市场培育,消费者对国潮产品的认知更趋成熟,更愿意为“工艺+文化+实用”的三重价值付费。

  在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洪勇看来,老字号大品牌焕发新生,新中式品牌崭露头角,文创、非遗、艺术设计、智能制造相互交融,形成了“文化赋能产品、产品传播文化”的双向循环。如今的国潮,既体现了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也展现了文化产业的深度觉醒。

  推动国潮更好成为“全球风尚”

  国潮消费的持续升温,离不开新型文化业态的支撑与赋能。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驱动下,“文化+科技”“文化+生态”等融合发展模式,正推动国潮产业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跨越。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出口节日用品、玩偶、动物造型玩具超过500亿元,销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大量潮玩品牌深度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以独具特色的原创设计积极开拓市场;《黑神话:悟空》《哪吒2》等国产游戏、影视作品风靡全球,《星甲魂将传》等原创动漫上线海外平台后人气颇高……

  “近年来,我们围绕国潮出海,让铜文化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廖润丹表示,国潮出海不仅是产品输出,更是文化理念的传播与认同构建,让传统文化成为流动的当代语言。

  在国潮消费热背后,也存在一些商品同质化、审美趋同、创新乏力的问题。

  “要夯实国潮发展的根基,构建系统性的产业与政策生态。”洪勇认为,一方面,亟须完善知识产权快速维权机制,针对文创设计侵权、仿冒复制等建立高效便捷的仲裁通道,形成以原创设计为核心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另一方面,尽快建立国潮产品行业规范与评价标准,明确文化元素提炼、品牌标识使用、设计原创性认定等规则,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应鼓励龙头品牌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联合设计院校、文化研究机构与制造企业,开展国潮材质研究、智能工艺革新等,摆脱对传统符号的简单复制,提升产业创新含金量。

  广东省玩具协会会长陈黄漫建议,要将传统文化、国潮元素融入IP设计,增强文化辨识度,并通过跨界合作,与动漫、游戏、影视等产业深度联动,从而碰撞出创新火花,创造出更多新颖独特的产品和内容,进一步提升国潮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来源:新华社 记者 阳娜、张璇、胡林果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