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别让“双十一”套路消解消费信任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如约而至,与此同时,多地市场监管局与消保委纷纷发布网络购物消费提示,剑指网购“套路”,提醒消费者警惕消费陷阱,为这场购物狂欢敲响理性消费的警钟。

  曾几何时,“真优惠”是“双十一”最核心的吸引力,让无数消费者心甘情愿加入这场购物盛宴。如今,这份初心却在部分商家的“套路秀”中逐渐变味。消费者满心期待将商品加入购物车,等来的却是“明降暗升”;熬夜研究促销规则,却在满减、叠加、预售的复杂算法中晕头转向。这种“数字游戏”绝非小事,它不仅让消费者花了冤枉钱,更违背了公平交易原则,破坏了电商市场的诚信基石。

  近年来,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均明确规定不得利用虚构原价、虚假打折等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但“纸面上的规定”要变成“市场上的规范”,还需多方发力。

  电商平台作为连接商家与消费者的关键枢纽,不能只做流量的“收割者”,还要当好市场秩序的“把关人”,主动扛起主体责任,清理虚假促销信息,简化优惠规则,对违规商家重拳出击,让“套路商家”无处遁形。

  监管部门的“铁拳”需精准发力。一方面,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让消费者的诉求有处安放、及时解决。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对电商平台和商家的监管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通过“以案释法”形成震慑,切实维护好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对消费者而言,理性消费是最好的“避坑指南”。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和商家,提前比对价格,弄清优惠规则,不被“库存紧张”“限时秒杀”等话术裹挟,才能跳出“冲动消费”的陷阱。

  “双十一”的生命力,在于商家的诚信、平台的责任和监管的力度。只有让“真折扣”取代“假套路”,让透明规则替代复杂算法,才能让消费者放心消费、安心下单,让这场购物狂欢真正实现商家、平台与消费者的共赢。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李翔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