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磅礴力量·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来源:光明日报 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李保健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这句简洁有力的宣传语,如今成为现象级传播爆款,仅一家短视频平台传播量就已超过170亿次。从国内各大景区到演唱会现场,从法国凯旋门到埃及金字塔,甚至阿尔卑斯雪山之巅,印着这行字的蓝色小横幅频频亮相,掀起一场全民参与的传播热潮。
名声响了,游客也多了。“河北游”热度不减,“河北购”持续升温,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河北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总花费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4.4%,接待京津游客同比增长18.3%。
河北文旅的火爆并非偶然,其深层动力正是源于河北省在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上的坚定探索与系统实践。
协同发展,推动文旅资源整合
河北的独特,在于它是全国唯一兼有草原、海滨、沙漠、湖泊、高原、平原、山地、林地等多元地貌的省份。这片土地不仅景观丰富,更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近年来,河北以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为抓手,资源整合与区域联动不断升级。
10月25日,来自天津的骑行爱好者赵军屹在马嶂线上奋力骑行,汗水湿透衣背。当他冲上山坡,嶂石岩的壮美景色跃入眼帘,他情不自禁张开双臂:“这一路的辛苦都值了!”
眼下,石家庄市赞皇县的嶂石岩秋意正浓。典型的嶂石岩地貌与红叶相映,丹崖碧岭之间层林尽染,交织成斑斓的彩色画卷。
从天津一路骑行而来,赵军屹不仅领略了保定白石山、野三坡的壮丽景色,还瞻仰了易县狼牙山、平山西柏坡等红色遗址遗迹。赵军屹说:“我会沿着太行山文化旅游带继续骑行,诱惑太大,停不下来。”
强化规划引领,是确保太行山文化旅游带建设统筹推进的关键。《河北省太行山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2020—2035年)》从协同发展视角明确区域联动机制。如今,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早已超越“景区串联”的意义,更像是一条纽带,有力推动着区域协同发展。
从2016年至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已经成为带动区域发展整体跃升的创新平台。2025年,第九届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从“一地”扩展为“一域”,由“一市主办”扩展为“多市联办”,充分发挥规模效应、集聚效应,统筹推进太行文旅一体化发展,打出一张闪亮的旅游名片。
如今,河北以区域协同发展为引领,持续推动文旅资源整合。太行山文化旅游带,正与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长城文化旅游带、大运河文化旅游带、渤海滨海文化旅游带协同并进,形成“串珠成链、织链成面”的发展格局。
随着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向纵深推进,河北持续放大“近”的优势。2021年以来,京雄高速、承平高速河北段、京蔚高速等陆续建成。2024年底,承平高速河北段通车,未来将与北京段贯通,成为承德进京的第二高速通道;京蔚高速全线通车,打开北京“西大门”,西六环至蔚县车程从3小时缩至2小时内,涿鹿与北京实现1小时通达,为“周末到河北”注入新动力。
从张家口草原天路的辽阔,到秦皇岛海滨的浪漫;从承德避暑山庄的皇家气派,到大运河文化的绵长底蕴……河北精准对接客群需求,营造热点消费场景,“河北游”吸引力持续提升。
业态创新,培育文旅融合新生态
如果说资源是河北文旅的“先天优势”,业态融合与创新则是其持续火爆的“后天动能”。“文旅+”深度融合,让传统资源焕发新生。
廊坊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自2023年7月开业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上演2.1万场沉浸式演出,观演人次更是突破1000万。“我们不只讲宝黛爱情,更讲《红楼梦》与读者的故事。”总导演王潮歌点出幻城的精神内核。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