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新消费频道 >> 正文
餐饮业的Battle,最终“拼”的是什么?

  但也有成功案例,西安一家烧烤店通过直播塑造“深夜食堂”的品牌形象,主播不只卖券,更多是分享后厨故事、食材来源、烤串技巧等。

  “我们的券不是最便宜的,但复购率能达到40%。”烧烤店主刘先生认为,直播的本质应该是内容营销,而非价格战,“让顾客认可你的品牌理念,才愿意长期消费。”

  同样是直播这一渠道,不同的使用方式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股由直播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当前餐饮业努力吸引消费者的一个反映。据了解,不少知名连锁餐厅正经历着“闭店潮”或主动缩减门店规模的情况。与此同时,预制菜也被广泛引入厨房。例如,某连锁快餐品牌披露,其预制菜使用率已高达70%,此举使得后厨人员缩减了40%,而出餐效率却提升了3倍。

  冰冷的数据以及关停的店铺,折射出当前餐饮市场所面临的现实压力。然而,危机通常也会推动行业运营模式的创新和进化。

  新玩法并非餐饮业的万能药方

  除互动演绎餐厅和直播卖券之外,记者还观察到更多创新尝试。部分餐厅在菜品名字上下功夫;还有不少设立在景区、知名街区的餐饮店借助文旅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西安某餐饮咨询机构负责人李明分析,互动演绎模式更适合客单价较高、消费频次较低的正餐品类,“如果是快餐或小吃,投入产出比很难平衡。”他认为盲目跟风是当前最大的问题,“不是所有餐厅都需要搞演出、做直播,关键是要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方式。”

  某快餐店曾尝试在店内增设“机器人送餐”,但运营三个月后撤掉了设备。“顾客新鲜劲过了就不关注了,机器人还经常卡住,影响效率。”该品牌负责人坦言,快餐的核心竞争力是出餐速度和性价比,“搞这些花哨的东西,反而本末倒置”。

  网络公开数据也印证了这一判断,据美团《精致餐饮报告》显示,2023年精致餐饮闭店率达13%,高于往年;2024年人均3000元以上米其林餐厅预订量同比下滑42%。这些现象无不提醒从业者,新玩法有其适用边界,盲目跟风不仅无法破解困局,反而可能加速淘汰。

  采访中多位从业者提到一个共识,无论形式如何创新,餐饮的终局,必然是前端的体验与后端的内功相结合。

  “我们也试过直播,但效果一般。后来发现与其花钱买流量,不如把菜做好。”西安一家粤菜餐厅经理陈女士说,他们通过优化供应链,增加平价菜品,同时保持出品稳定,“现在靠老客带新客,口碑传播比直播管用。”

  某火锅品牌则在保留“透明后厨”基础上,重点提升了食材溯源体系和服务流程标准化,“顾客通过扫码能看到牛肉的产地、检疫证明,这种可见的安全感比任何表演都更有说服力。”

  线上直播、互动演绎等新玩法能迅速打开知名度,但能否将一时的客流转化为长久的复购,最终依靠的还是对食材的把控、手艺的专注、流程的严格管理。

  记者小记:在这个信息透明、选择多元的时代,短期看营销,长期看产品;表面看创意,本质看真诚。那些既能玩转新玩法带来的流量与热度,又能坚守品质与服务的餐饮人,或许才能真正闯出一条新路。

  来源:陕西网 记者 寇诗涵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







      Copyright © 2003- 浙ICP备13037369号-2 红商网REDSH.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