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日气息渐浓,全国多地老字号纷纷上新秋季产品。这些承载城市记忆的品牌,正突破传统印象,通过“季节限定”挖掘地域特色风味、以“年轻态表达”吸引新生代、借“文旅融合”拓展消费场景,在传承与创新中持续圈粉,成为当前消费市场的新增长点与文化体验消费的重要载体。
以季节为契机
打造地域化秋季味觉体验
记者在走访中看到,多家老字号依托非遗技艺与地域文化,推出秋季定制化产品,精准捕捉消费者对季节风味的需求。
“在北京,仿膳饭庄为延续百年匠心,以‘满汉全席’经典菜式为基础,传承非遗技艺,推出寿宴菜单。其中包括‘福禄寿嘉—口蘑鹿肉’‘玉掌献寿—沙舟踏翠’‘金玉满堂—浓汤三珍’等兼具秋季养生与吉祥寓意的菜品,并搭配豌豆黄、芸豆卷、小窝头、圆梦烧饼四大名点。值得注意的是,团队通过调整糖、盐用量,使菜点更贴合现代健康消费理念。”全聚德集团品牌营销部高级经理郭圆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仿膳茶社则根据‘仿膳清廷御膳技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双非遗的年度茶点主题,先后推出立秋菊花酥、白露宫廷咸桃酥、秋分宫廷莓果酥、寒露枣花酥等点心。”
在上海,中华老字号上海老饭店围绕秋冬季节推出16道新品。这些菜品既有本帮菜的细腻,又有粤申融合的海派风情。该店第五代非遗传承人、厨师长罗玉麟表示,新品食材涵盖梭子蟹、鱿鱼等当季海鲜,以及台州年糕、腊味等江南风味,能够为消费者带来多样的地域味觉体验。而百年老字号春风松月楼则聚焦素食素点创新,推出了酱香素牛肉、川香素冒菜、老上海菜泡饭等,让消费者提前感受秋冬的温暖口感。
瞄准年轻消费群体
多维度探索“年轻态”表达
记者注意到,如今走进老字号门店的年轻人越来越多。相关报告显示,“90后”成为老字号购买主力,“00后”消费增长显著,老字号正不断获得年轻群体的关注与青睐。
“今年以来,仿膳茶社35岁以下年轻客群到店率提升约40%,尤其是身着清宫装扮的游客消费占比明显提升。”郭圆圆表示,面对时下新消费客群变化,品牌从多维度创新贴近年轻群体:在产品层面,主推核桃酥、荷花酥等象形网红糕点,同时推出子品牌“仿膳福饮”,将宫廷元素与潮流饮品相结合;在场景层面,把茶社打造成“园林+宫廷”风格的社交空间,不仅设置了观景座与非遗展示角,还推出了亲民下午茶套餐;在互动层面,搭建“北岸吉市”非遗市集打卡点引导社交分享,并拍摄了仿膳百年非遗宣传片,以多样形式制造营销话题。
除此之外,老字号还积极布局新媒体赛道,扩大在年轻消费群体中的影响力。据了解,金凤扒鸡通过每日固定直播,为消费者介绍产品优势、优惠活动以及答疑解惑。目前抖音平台关于金凤扒鸡的话题曝光量已超2000万次,门店客流同比提升20%,“90后”“00后”年轻消费者进店频次明显增加。始创于1925年的中华老字号同庆楼,也在短视频平台构建了集团账号、官方旗舰店等账号矩阵,用于宣传品牌及拓展餐饮、食品等相关业务。同庆楼副总经理周泽春介绍,品牌曾在短视频平台发起“臭鳜鱼100种做法”的挑战,通过这类创新玩法,既能与老顾客保持友好联系,又可以结交年轻的新朋友,进一步实现了品牌故事传播、产品销售与文化传承的多重目标。
“以前觉得老字号没那么接地气,现在发现它们越来越懂年轻人。” 在同庆楼打卡的“00后”小张说,“自己是刷到抖音视频来的,这次过来尝尝博主推荐的美食,味道还不错。”
借文旅融合实现消费增长
拓展发展空间
在发力季节限定产品与创新“年轻态”玩法之外,不少设立在景区、网红街区的老字号借助文旅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拉动消费增长。
“仿膳与北海公园的百年相守,在北京极为罕见。”郭圆圆说,“双方合作一方面源于共同的宫廷文化属性,另一方面是仿膳主动融入北海公园的文旅生态。”今年,仿膳获得北海公园授权,在仿膳茶社前广场开设了“北岸吉市”。自5月1日起,市集设置室外展位,不仅引入同仁堂等品牌售卖文创产品,还邀请剪纸、苏绣、云锦、拓印、漆器等非遗技艺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活,通过一系列举措打造出特色消费动线,现已成为北海公园打卡新地标。5月至8月,“北岸吉市”联动雄安新区安新县赵北口镇,开设了白洋淀风物展售专区,展销非遗蒲编制品、特色农副产品,并推出荷花主题下午茶与茶点。9月起,又与广西百色乐业县合作,展售高山云雾茶、有机山茶油等助农产品及地域美食。这些活动既推进了“园林文旅+跨地域文化联动”模式的探索实践,又承载着国企履行社会责任、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也因此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截至目前,“北岸吉市”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销售额突破60万元。
除依托景区打造消费场景,老字号还通过多项活动深化文旅融合。例如仿膳今年开办了“北海仿膳非遗研学社”,将课堂从饭庄延伸至北海公园快雪堂,面向师生群体和企业客户,开设“宫廷糕点制作”“快雪堂石碑拓印”等独家非遗课程,同时设置掐丝珐琅、香牌、点翠等非遗体验项目,让消费者不只是“吃”到仿膳,更能“玩”转宫廷文化。
文旅融合的探索为老字号带来了显著的消费增长。数据显示,2025年前三季度仿膳品牌整体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30%。尤其是秋季作为游园旺季,新品与文旅产品销售额仍在持续增长,门店日常客流稳定,周末和节假日常出现排队现象。记者了解到,北京其他老字号餐饮也同步发力,假日期间,紫光园销售额同比增长98.8%,吴裕泰、稻香村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4.5%、12.8%。
从秋味上新的“季节限定”,到圈粉年轻人的“年轻态”创新,再到文旅融合的“场景拓展”,如今的老字号不仅是记忆里的“老味道”,也是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主动拥抱消费者的“新势力”。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这些承载着城市文化的老字号,正以全新的姿态在新时代的消费市场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来源:消费日报 记者 王紫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