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天,每天下午5点准时蹲点小程序抢票。即使“刷新的手指都要抽筋”,但依然一无所获,因为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小程序一放票便秒没。
在北京读大学的李放(化名)今年暑假没回家,因为要给从老家来北京旅游的父母当“地陪”,之前攻略做了一大堆,没想到“连博物馆和景区的门都进不去”。
不久前,李放将这段经历分享至社交平台吐槽,评论区不仅有很多游客附和,还有不少“黄牛”放话——“要7月8日及以后故宫门票的跟我说”“13号及以后的速来,12号的全出了大丰收,90%出票率”“几号几位跟我说,我帮你安排”……
为了不让父母失望,李放还是“咬着后槽牙”从其中一名“黄牛”手中以198元每张的价格购入了3张国博门票,并成功带着父母刷身份证进入国博。
暑期作为文旅消费高峰期,各地知名参观地点、旅游景点的预约名额也越发紧俏。对于预约不到的一些游客来说,“来都来了”,花钱从“黄牛”手里购买本是免费的门票成为其无奈的选择。《法治日报》记者调查发现,这背后隐藏着庞大而缜密的产业链——有专业团队研发抢票程序;有人员负责收集游客身份信息用于预约;还有线上线下多渠道的倒票网络,分工明确、环环相扣。
门票难约“黄牛”有门路
7月10日下午4点55分,记者登录国博官方预约小程序,提前输入个人身份信息,页面停留在目标日期的预约入口。当天下午5点整,放票时间一到,记者刷新页面,勾选好参观人,立即点击预约按钮。
点击后,页面响应明显延迟,持续显示预约失败。记者多次刷新预约页面,却只得到“当前预约人数过多,请稍后再试”的提示,其间虽短暂进入订单提交页面,却再次显示暂无余票。约2分钟后,页面加载恢复流畅,此时所有可预约时间段均显示“已约满”。
一票难求,并非个例。当下,各地景点和博物馆普遍实行实名预约制管理,然而,一些知名参观地点、旅游景点“预约难”的现状愈发突出,不少游客即使卡点抢也很难抢到。这种情况在暑期更为明显,不少“门票黄牛”嗅到了商机开始行动。
“几人拍几份,发我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日期,联系电话就可安排预约,暑假到了,我们在逐渐涨价,越早下单价格越合适。”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注意到大量“黄牛”发布类似的文案。
在一名“黄牛”发来的价格单里,原本免费预约的国博门票198元一张,而像清华北大等名校的参观名额更是高达398元一位,若是一家人出来玩,单预约费很可能就要上千元。
还有“黄牛”表示,自己有内部渠道,“只要不闭馆(区),基本100%出票,官网约满了也可以帮抢”。
“所谓的内部渠道是‘黄牛’哄骗游客的话术,当前大多数景点和博物馆的放票机制是提前7天放票,即使官方小程序显示已约满,但是之后几天的放票时间点依旧会释出少量的回流票,这才是‘黄牛’约满后依旧可以帮订票的原因。”曾经从事过旅游行业的余先生向记者透露。
平台引流“抢手群”下单
这些“黄牛”是如何抢票卖票的?
“他们通常利用短视频平台以及各类社交平台引流,再转到社交群等私域完成交易闭环,从而避开监管。抢票环节交由数量庞大的‘抢手’操作,从而减少被监管部门发现的可能,‘黄牛’则趁机从中赚取可观差价。”手里有多个抢票群的“黄牛”陈宁(化名)说,“黄牛”往往会在各大社交平台发布与热门景点相关的图文或短视频内容,暗示自己“有门路”“可代约”,等有人询问后,会被引导添加其好友,再“看人下菜碟”进行报价。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