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前举例道:“像激光,早年用于色素性疾病治疗,相对单一,随着技术发展,激光的波长、作用深度和治疗疾病都发生了变化。当这些新技术出现后,都可以归到激光这一类中。”
另外,针对技术相对成熟、临床广泛开展的美容整形项目,国家医保局立项指南根据服务产出进行统一命名。以“填充注射”为例,此价格项目不仅包括常见的玻尿酸注射,临床新出现的胶原、羟基磷灰石等材料填充注射也可按此进行收费。
鉴于美容整形类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不断涌现,立项指南规定,医疗机构可自行设立加收项、扩展项,并报当地医保部门备案。
考虑到美容整形个性化需求突出,部分患者有更加独特、更加精细的诊疗诉求,国家医保局结合临床需求和专家意见,对一些常见项目进行细分明确,例如,将丰唇这类项目细分为红唇、唇珠、人中、口角等美容整形价格项目。
充分体现技术价值和劳务付出
据介绍,立项指南在统一规范美容整形类价格项目的同时,还注重体现技术劳务价值和劳务付出。
“整形美容外科注重减少皮肤表面瘢痕,常用减张美容缝合等精细操作来减少瘢痕形成。此次新增‘减张美容缝合’和‘切口美容改型’两个价格项目,可以鼓励医院和医生发展精细治疗技术,通过减张缝合和切口改型等技术,从源头上减少瘢痕形成。”王永前说。
另外,美容整形领域中医疗机构良莠不齐,容易造成患者术后效果不理想、器官不对称等问题,甚至影响正常功能。在此情况下,再次手术成为恢复功能、重塑美丽的关键举措,而再次手术对医务人员技术要求更高,需要进行去除或调整原有置入物、修复损伤结构、恢复生理功能等一系列精细化操作,投入成倍的时间精力。
为充分体现技术价值和劳务付出,立项指南探索从小切口起步,针对隆鼻、去眼袋、双眼皮、开眼角等再次手术难度较大的价格项目,设立“再次手术”加收项,其他价格项目是否加收,由医疗机构自主把握。
“这意味着认可了再次手术的技术价值,能够鼓励医生承接高难度的手术,帮助患者解决问题。”王永前表示。
谈到立项指南的落地,王永前透露,这些价格体系所包含的项目在其医院都有所开展,并未对医院手术价格带来较大影响。“同时,我们还推动了像唇腭裂修复手术、小耳再造手术等医学整形手术进医保,帮助先天性疾病患儿减轻痛苦和家庭负担。”
“接下来,我们将指导各地加快对接落实立项指南,为美容整形行业健康发展营造更有活力、更加规范的市场环境。”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来源:工人日报 李丹青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