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前的阶梯式退票政策并未解决消费者“退票难”的痛点。喜欢观看演唱会的消费者“苗苗”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说,绝大多数人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退票的,观看文娱演出本来就是为热爱和情怀买单。“虽然主办方及平台在购票须知已经明确了退票时间和规则,但不乏有消费者会在演出前几天碰到突发状况,很多时候既无法退票也无法转让给亲友,一刀切的做法有些不妥。”
00后消费者“墨墨”告诉记者,他曾经遇到过因突发情况无法去观看演唱会的情况,但已经过了平台规定的退票时间。“虽然我觉得一些规则不合理,但自己在购票前就已同意了相关规则,平台也并无违约情况,也只能自认倒霉。”
多位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高额的退票成本或演出开始前无法退票,伤害了真正因为特殊原因而无法到场的消费者。
“有限转赠”或成破局新招
在演出市场现有退票规则约束下,面对退票“老大难”问题,如何寻求最优解呢?
近日,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表观点称,票务平台应联合主办方优化退票规则,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来平衡票务销售管理的需求和消费者权益,最大化保证市场活力。对于错购、不可抗力、特殊原因的退票问题,平台、主办方可以适当扩大免费退票的范围,减少实践中的障碍。例如,因家人去世、本人生病等情况无法到场观演的消费者,如果能够提供相关证据证明确有其事,平台可以在审核后退回全部价款,或者根据销售成本适当扣除部分费用后退款。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一些较小型、观众未达到5000人的音乐演出,没有“强实名”的要求,比如音乐派对、live house等,但一般也不能退票。不过,如果购票者因特殊情况无法到达,可以将票自行转让给其他人。以上海文化广场为例,其作为上海音乐剧演出重要阵地,推出过众多火爆的演出,为了满足消费者的诉求,几年前推出了转赠票功能,当消费者因个人原因无法前往观剧时,可以无手续费转赠票。
近日,陈奕迅演唱会杭州站因延期,实行了转赠门票。主办方发布的公告显示,原本顺延日期的两场演唱会将另行择期举办,购票的消费者可以选择退票、转赠,而选择保留订单的消费者,则可以顺延日期保留位置观看顺延场次的演唱会。
在“强实名”的基础上,转赠票是否能成为切实可行的破局路径?
“同为演出市场,演唱会、音乐节也可以借鉴这种形式,推出规范的、有限制的转赠票服务。消费者在无法入场的情况下,可以把演出票转赠给朋友或家人。”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法律与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杨勇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为了防止“黄牛”炒票,可以限制每张票的转让次数,以及每个用户一定时间内的转让次数,或者签署赠票用户关系同意书等。在电子票通行的情况下,票务平台完全可以对购票人的转赠行为进行留痕,一旦发现“黄牛”行为,可以进行追溯、处罚,对转赠票行为进行有效规范,杜绝“黄牛”行为。
杨勇建议,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阶梯性退票的行业规范、细则,票务平台方应在相关部门的牵头下细化阶梯性退票政策及演出票转让、转赠等合理制度。针对转让、转赠过程中可能会增加运营成本等问题,平台可以收取适当的中介费,这样既保护了主办方的利益,也保障了消费者的权益。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记者 王小月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