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红餐网 柯愉乐
日本餐饮巨头正在加速入华。
最新一个进入中国市场的是拉面品牌“Kiramekino Mirai”——11月13日,“Kiramekino Mirai”在内地开设的首家门店“煌面屋”开业,位于上海南京东路恒基名人购物中心。
这也是吉野家要成为“全球最大拉面店”雄伟计划的一部分。
Kiramekino Mirai2013成立于日本京都,今年1月被吉野家集团收购,在日本本土拥有24家门店。此次上海开张的门店,是该品牌在海外开设的第一家店。大众点评显示,还有一家店正在筹备。
吉野家曾通过旗下品牌“花丸乌冬”进军中国粉面市场,但在2022年8月就宣布退出中国。今年5月公布的最新中期经营计划中,吉野家提出要将拉面业务打造成牛肉饭、乌冬面之外的“第三大业务板块”。从最新动作来看,中国市场显然是其重点发力的一部分。
事实上,不止吉野家,今年以来,一批日本餐饮巨头都加快了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或引入新的品牌,或宣布更加激进的扩张计划。
01
又一日本拉面品牌降价入华
红餐网注意到,煌面屋上海门店基本沿用了日本当地的设计,亮蓝色作为主题色,搭配木色桌椅,墙面挂着多幅产品原料宣传图。店内设有20余张座位,以双人桌为主。
菜品上,煌面屋以北海道小麦制作的面条为特色,招牌菜品包括“鸡白汤拉面”和“台湾拌面”,分别定价39元和40元,官网称“价格设定得比日本更合理”。除了拉面,还提供炸鸡、炸猪排和炸牡蛎等配菜。
官网还介绍,为了达到与日本相同的品控水平,吉野家联合子公司搭建了供应链网络。在生产方面,Kiramekino Mirai提供面条制作和运营技术,集团旗下的宝产业则协助开发和生产汤料和酱料。另外,吉野家在江苏昆山新投产的工厂里专门辟出一块区域,用于生产拉面的主要原料——面条、汤料和酱料,并建立了一套本地化的生产体系。
据日经中文网,煌面屋未来还将通过特许经营等模式扩大其在中国的门店网络。
吉野家集团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旗下最主要的品牌是吉野家,目前中国门店逾500家,贡献了总营收的14%。对于吉野家,集团也宣布了新的增长目标,计划透过菜单创新、优化定价、提升数字化能力等方式,在2025年将中国贡献率提升至20%。
红餐网观察到,不止吉野家集团,一众日本餐企巨头都在加快布局中国市场。
比如拉面品类,除了煌面屋,多家日本品牌陆续落子中国内地。
今年3月,东京创立了60多年的日式拉面老品牌——环七·土佐子,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店。去年9月,日本第二大连锁拉面品牌“町田商店”在上海开出内地首店,今年下半年又在同一个城市连开两店。
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门店收缩后,老牌拉面连锁味千拉面也重振旗鼓,近一年来开店速度提升不少。根据财报,味千拉面去年下半年新开21家餐厅,今年上半年新开12家,总门店数达到608家。这是时隔三年,其门店规模重新回到600家以上。
寿司赛道,抢滩大战更甚。
11月6日,寿司郎宣布将以双首店模式,正式进入上海。红餐网报道过,寿司郎进入中国市场5年,仅仅开了60多家店,但今年以来,扩张明显提速,不仅在广东、北京等开出多家店,也逐渐向华东市场深入,分别于今年4、8月在苏杭开出城市首店。
而根据最新财年报告(2024年10月1日-2025年9月30日),寿司郎提出要在未来一年将大中华区的门店规模扩大到210家以上,这个数字在2025财年年末是160家,在2024财年年末是129家,预计拓店速度高于以往。
滨寿司母公司泉膳控股社长小川洋平也在近期表示,鉴于市场反应热烈以及潜在市场规模庞大,接下来滨寿司将加快在中国的开店速度。红餐大数据显示,滨寿司目前在中国拥有130多家门店。
与此同时,以往基本只在北上广开店的萨莉亚,今年将目光投向了下沉市场,覆盖更多的空白区域。据红餐网不完全统计,今年,萨莉亚已经在肇庆、揭阳、湛江、清远、江阴、余姚、绍兴、泰州等城市开设首店。早在2024年,萨莉亚社长松谷秀治就曾透露了萨莉亚在中国开出1000家店的计划。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