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红餐网 卢子言
继星巴克后,汉堡王中国也“被卖”了。
近日,汉堡王母公司RBI集团与中国私募股权公司CPE源峰共同宣布,双方将成立合资企业“汉堡王中国”,来经营汉堡王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根据协议,CPE源峰将注入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4.92亿元)初始资金,并获得汉堡王中国约83%的控股权,RBI则保留约17%的股份。这笔交易预计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完成。
入华20载,汉堡王和对手的差距越来越大
据RBI集团2025年Q3财报数据,汉堡王中国该季度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10.5%,系统销售额也持续环比提升,约为1.7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2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二季度,其同店销售额才终于结束了连续多个季度的负增长。
而实现这一成绩重要因素措施之一,是关店。今年6月,汉堡王中国对外披露,将关闭部分选址及运营不佳的门店。根据财报,截至第三季度末,汉堡王中国门店数量为1271家,过去半年共减少了196家门店。
事实上,对比同样卖西式快餐的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的发展一直称不上优秀。
2005年,汉堡王在上海开出中国首店,而在后续7年里,其只开出了50余家门店。2012年起,土耳其TFI集团全权代理汉堡王在中国的运营,放开加盟快速扩张,用6年时间开了约1000家门店。
2018年底,汉堡王中国时任CEO Ekrem Ozer还放出“豪言”称,要在3年内在中国再开1000家门店。
遗憾的是,这一理想并未能化为现实,汉堡王在中国的门店数一直未能实现“2字头”。同时,自2023年起,汉堡王中国已连续两年未能达到管理层预期的门店扩张目标,甚至在2024年出现了负增长。
除门店规模外,汉堡王中国这几年的经营业绩也不尽人意。
财报显示,其系统销售额从2023年的8.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7.24亿元),下降至2024年的6.6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55亿元),2025年前三季度进一步降至4.8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24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汉堡王中国去年全年单店平均年销售额仅约4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284.76万元),位列其全球十大市场末位,即便排名倒数第二的巴西、土耳其市场,单店收入也达到1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11.9万元)。
与此同时,汉堡王中国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
当肯德基在中国已拥有超过1.2万家门店、麦当劳接近8000家并冲击万店目标时,汉堡王中国仅存不到1300家门店,规模不足对手的六分之一。除了不敌来自海外的“麦肯”,和本土品牌的差距也较为扎眼——华莱士门店数已接近2万家,塔斯汀也超过1万家。
CPE源峰接手后,汉堡王和麦当劳成了“远房亲戚”?
为了扭转局面,RBI集团提前收回了汉堡王品牌的经营权。
TFI集团曾在2017年公开表示,其于2012年从汉堡王处获得中国市场特许经营权及独家开发权,初始期限至2032年6月15日。但事实上,双方实际上在去年10月就启动了终止协议的相关事项。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