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消费频道 >> 正文
塔斯汀“一家独大”?餐饮业的二八法则正在崩塌

  来源:职业餐饮网 张铎

  一边,是塔斯汀在西式快餐巨头的夹缝中突破万店,坐稳“中式汉堡”头把交椅。

  另一边,是模仿者们涌入得有多快,消失得就有多快。即便少数幸存者,也早已被远远甩在身后,无力构成威胁。

  一个残酷的注脚是,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中式汉堡加盟”,关键词已从“风口”变为“创业天坑”与“快招陷阱”。

  这并非个案,而是当下中国餐饮业的真实缩影:在这个战场上,“二八法则”已然失效,“一九法则”甚至“赢家通吃”正成为铁律。

  大树底下无大草。头部品牌凭借规模与心智,虹吸掉赛道的所有红利,留给后来者的,只剩下清场式的淘汰。

  塔斯汀捡起了枪

  在肯德基、麦当劳、华莱士等群雄环伺的市场中,塔斯汀是如何突围的?

  创始人曾是华莱士的加盟商,塔斯汀早期曾主打汉堡与披萨,但一直默默无闻。

  真正的转折发生在2019年——塔斯汀押注“手擀现烤堡胚”,确立“中式汉堡”定位,自此进入增长快车道。

  但,什么是中式汉堡?汉堡,本质上是舶来品,是西式快餐的产物。行业巨头也早已推出了无数“中式”口味。

  事实上,第一个提出“现烤堡胚”的,也并非塔斯汀,而是德克士。2017年,德克士曾开出“未来餐厅”,将现擀现烤的工作台搬到大厅。

  讽刺的是,这个曾被视为德克士“未来”的尝试,最终被其自己放弃。真正拿起这把枪的,是塔斯汀。

  塔斯汀没有发明一个新食物,它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发明了一个新品类:“中式汉堡”。通过这个词,它完成了对巨头的区隔。

  “手擀现烤”这个“可感知的差异化”,则让“中式汉堡”的营销叙事有了坚实的“口感支撑”。

  这套“叙事”同时恰好踩在了一场“完美风暴”的风眼上。

  天时,是2021年前后新消费与国潮的涌现;地利,是疫情期间释放的大量

  低价优质铺位;人和,是餐饮加盟的浪潮与用户追求极致性价比的趋势。

  凭借这一系列的精准卡位,塔斯汀从下沉市场成功撕开了一道口子。

  资本随之而来:2021年,塔斯汀获得来自不惑创投与源码资本的股权融资。

  数据印证了这场狂飙:2022-2024年,塔斯汀的年均开店数分别为2315、3769和2338家。

  然而,狂飙的顶点也是新战争的起点。当市场进入存量博弈,当麦当劳肯德基的“穷鬼套餐”发起降维打击,塔斯汀赖以生存的“性价比”护城河被迫重估。

  塔斯汀的应对是清醒且残酷的:自2024年起主动提高加盟门槛、放慢拓店节奏,试图稳住万店规模。

  然而“控速”无法解决核心隐患——层出不穷的加盟商食品安全问题,正持续撕裂塔斯汀的形象。

  今年6月,塔斯汀的注册资本与股权结构发生调整,被视为加速IPO的信号。

  它能否在“内忧”(品控危机)与“外患”(价格战)全面爆发前,凭借“万店体量”与“中式汉堡第一股”的故事,成功拿到新的资本军火?

  这是塔斯汀正在试图解答的问题。

  为什么塔斯汀“一家独大”?

  更深的疑问是:在同样的风口、同样的叙事里,为什么没有第二个塔斯汀?

  当市场认为“新中式”是一个新故事时,一场模仿狂潮随即开启。但如今再追溯这些品牌的去向,大多数已经无声消失。

  事实上,大量所谓“获得融资”的项目都查无实据,它们大多只是快招品牌放出的烟雾弹:借势宣传、批量招商、快速套现。

  而现存的大量“中式汉堡”品牌,从名字、产品、包装到口号,几乎是塔斯汀的“像素级”复制。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