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消费频道 >> 正文
阿里加速出海,和拼多多抢地盘

  国内电商竞逐海外,各有各的活法

  近几年来,国内电商市场已告别增量红利期,进入存量竞争的红海阶段。

  在这一阶段,流量成本攀升、用户增长放缓等问题愈发严重,各大平台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海外,以此寻求新的增长极。

  于是,我们看到,阿里、拼多多、抖音、SHEIN等玩家,凭借差异化战略在全球电商市场展开较量。

  SHEIN以“小单快反”供应链和“低价+高频上新”模式,在欧美年轻消费群体中突围,但品类集中于服饰,品牌溢价较低。

  抖音旗下TikTok Shop依托短视频流量和“内容种草+直播”模式快速起量,吸引了大量追求新鲜购物体验的用户,当前其全球站点数量已达到17个。

图源:镇江联合创新中心公众号

  拼多多旗下Temu延续“低价补贴”打法,凭借极致的成本控制与海量SKU,迅速抢占欧美下沉市场,今年上半年Temu平均每月独立用户达1.157亿,较去年下半年增长12.5%。

图源:Ecommerce News

  阿里则走“品牌化”路线,通过为中国品牌提供从海外市场调研、品牌定位、营销推广到海外仓履约、本地化售后服务的全链路支持,吸引对商品品质、品牌调性有着更高要求的用户。

  整体看来,四大平台的方向各有不同,在海外电商市场形成了多元竞争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众玩家的较量中,阿里与拼多多的竞争尤为引人关注。二者分别代表了跨境电商“品牌化”与“性价比”两条不同路线的碰撞。

  在海外市场中,阿里通过赋能中国品牌,抢占中高端消费用户,这一战略方向恰好填补了拼多多在品牌力与高价值市场覆盖上的空白。

  虽然阿里和拼多多的出海路径大相径庭:阿里一头扎进品牌化赛道,瞄准的是中高端消费需求;拼多多则攥紧性价比优势,在下沉市场里深耕细作。

  从表面看,两者各走各的路,似乎没什么交集,更谈不上正面碰撞。

  但实际上,恰恰是这种看似各走各的差异化路线,随着双方在海外市场的触角不断延伸,反而会让彼此的竞争维度更丰富。

  未来在海外市场,阿里与拼多多之间的较量只会逐渐升级。从争取不同圈层的用户,到比拼供应链的效率与稳定性,再到打磨本地化的服务细节,双方的竞争点会不断增多。

  一场激烈的比拼,已在无形中埋下了伏笔。

  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竞赛

  放眼跨境电商行业,当前已形成多元立体的竞争格局,平台与平台之间早已脱离单一的价格比拼阶段,进入覆盖多维度、多层面的综合较量时期。

  回顾当初,行业竞争主要落在商品价格优势与品类丰富度上。

  后来,随着市场发展,竞争维度逐渐拓展至供应链响应速度、海外仓布局密度、本地化售后服务质量,乃至对目标市场消费习惯的洞察能力上,竞争焦点越来越多元化。

  这种竞争态势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推动着整个跨境电商行业运营效率的提升,也让各个平台不得不静下心来审视自己的短板,针对性地去优化改进。

  与此同时,全球消费者也因此有了更丰富、更多元的购物选择,跨境电商市场的整体活力也被进一步调动。

  这种情况下,阿里、拼多多、抖音、SHEIN自然不能死守现状,还得在自身核心优势上,不断迭代优化。

  比如,Temu要加快完善本地化运营;TikTok Shop得进一步巩固内容电商生态优势;SHEIN则需要打破品类单一的局限,摆脱低价限制;阿里要继续深化品牌化战略,把中高端市场根基打牢。

  只有跟着市场竞争的节奏不断调整方向、优化策略,这些玩家才能在接下来的行业比拼中,拿出更从容的状态,也才能为中国跨境电商在全球市场上争得更多主动权与话语权。

  在这场暂未出现赢家的竞赛中,国内电商玩家们还得冲刺。

  来源:电商派Pro 李响

2页 上一页  [1] [2]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