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商业消费频道 >> 正文
范冰冰一年狂揽14亿,Fan Beauty复购率超85%

  来源:天下网商 章航英

  中国美妆市场的洗牌周期仍在进行时。在这场剧烈的变化和调整中,范冰冰的个人美妆品牌Fan Beauty却交出了一份让人意外的答卷。

  过去几年,Fan Beauty都在稳步增长,从2021年的3亿元的营收体量,增长到2023年11亿元。有行业报告称其2024年营收已突破14亿元,位列2024年度中国美妆品牌TOP100榜单第35名。

  也就是说,仅用7年时间,范冰冰的个人品牌已经做到了中国目前营收最高的珀莱雅(2024年营收近85亿元)品牌营收规模近六分之一,第二名韩束(2024年营收近55亿元)的四分之一。而珀莱雅和韩束都是2003年成立,足足比2018年成立的Fan Beauty早了15年。

  据范冰冰本人在视频中透露,Fan Beauty旗下大爆款海葡萄面膜推出4年已经售出8000万盒,以一盒5片计算,已达4亿片,产品复购率达到85%。

  《当代企业》发现,当多数明星品牌仍在“授权挂名”的模式中挣扎、许多新锐品牌在流量枯竭后倒下,Fan Beauty的逆势增长,并非简单的明星光环效应。

  回顾范冰冰在这个美妆品牌上走出的步伐,似乎避开了行业的陷阱,但新的问题也在不断出现——譬如代工模式下低成本高价模式颇受质疑,有商家爆料“成本1元多定价20多”;另外,一套打法无法适应所有市场,Fan Beauty无法在海外复制火爆等等。

  “美神”下场教你“变美”,从面膜拓展到全品类

  明星下场做个人品牌并不少见,他们一般选择进入门槛较低、且与自身形象风格高度关联的领域,譬如美妆、服饰、餐饮等领域。

  但入局者众,失败率高。譬如关晓彤创业做“天然呆”奶茶、叶一茜与陈赫创业做“贤合庄”火锅、薛之谦的“上上谦”串串香火锅,都最初因明星效应爆火,而后迅速坠落,并因加盟商维权一地鸡毛。

  究其原因,一方面他们进入竞争极度白热化的红海市场。另一方面,其“人设”与品牌契合感并不强,因此容易陷入徒有流量的质疑,一旦供应链和成本控制等精细化运营管理无法跟上,便容易崩盘。

  反观Fan Beauty,在娱乐圈打拼多年,有“美神”之称的范冰冰,兜售的不仅是商品,还有对“变美”的想象。当消费者购买她推荐的“海葡萄面膜”时,她们买的不仅是产品,更是对“护肤达人”“美容大王”范冰冰多年经验的信任。

  Fan Beauty没有简单地卖一片“补水面膜”,而是通过创始人范冰冰亲自下场,输出“三明治面膜法”等一套完整的护肤理念,将产品塑造成了“一套护肤解决方案”。这成功地将品牌价值从脆弱的“价格”,转移到了稳固的“明星体验背书”之上。

  横向来看,Fan Beauty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价值塑造路径。

  它不同于彩棠、毛戈平的“专业背书”,也不同于珀莱雅的“科技信赖”。 Fan Beauty则是“我用,我信,我推荐”的强人格化背书,在信息过载的时代,反而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另外,范冰冰创立的护肤品牌,选品和定位都较为精准,踩到了行业发展的趋势。

  美妆洗牌虽在加速,但目前看来,已显示出品类的分化。淘天数据显示,TOP20彩妆品牌入围门槛虽有降低,但同期TOP20护肤品牌的门槛从4.93亿逆势上涨至5.14亿。

  彩妆冷、护肤热。关于“美”的消费天平,正从短暂的色彩愉悦,切向长期的功效投资。Fan Beauty以功效面膜为主的美妆生意,正好迎上了这样的消费变化。

  Fan Beauty首款产品并非“平替”口红,而是一款单价超2000元的射频美容仪。这一步直接将品牌拉升至中高端定位,从源头就与低价红海划清了界限。

  但市场风云突变。一方面是创始人的个人风波,另一方面是国家对射频美容仪的监管日益趋严(自2024年起被纳入第三类医疗器械管理)。 Fan Beauty迅速做出了最关键的第二次战略转向:果断放弃高门槛、高风险的美容仪,将主航道切换至护肤,并以面膜作为核心突破口。

  面膜作为“高频、刚需、高增长”的黄金单品,完美承接了市场的护肤需求。Fan Beauty面膜敢于定高价,“VC大桔美白面膜”248元10片,一片接近25元,功效最简单的补水面膜也在10多元一张。与之对比,珀莱雅和自然堂补水面膜都不到2元一片。

  许多倒闭的国货彩妆,都内耗于低价内卷。它们试图用极致性价比换取市场份额,最终却陷入“没有利润,做不下去”的困局。这背后,很多彩妆品类长久以来塑造“大牌平替”心智深入人心,让品牌价值与低价紧密捆绑。一旦流量费用增长,整个利润模型便难以为继。Fan Beauty则从一开始就规避了这个陷阱。

  在高端面膜品类打透心智后,Fan Beauty如今已经将生意扩展到美妆全品类,从Fan Beauty的官方旗舰店来看,目前已经形成了身体护理、涂抹面膜、海葡萄护肤、白檀洗护、贻贝护肤、白月光护肤、彩妆、美容仪器9大产品线。同样其产品价格定位并不低,如一款水乳套装售价800元,口红售价也在百元级别。

  “内部造血”自成一体,摆脱流量依赖

  在确定“做什么”之后,关键是“怎么做”的问题。

  Fan Beauty在美妆存量市场中逆势增长,很关键的因素在于它彻底摆脱了新锐品牌对外部“便宜流量”的依赖。随着直播电商等平台的ROI(投产比)下降,烧钱换增长的模式已经成为过去式。

  对Fan Beauty来说,让大多数品牌头疼的流量依赖问题,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它最大、最稳固、也最便宜的流量池,就是范冰冰本人。“创始人即品牌”,范冰冰是内容引擎、流量来源,也是首席产品经理。这种“创始人即品牌”的模式,将个人IP的势能利用到了极致,构建起一套成本极低、转化率极高的自有流量体系。

  目前,范冰冰在小红书上个人粉丝超过1700万,不定期发布Fan Beauty品牌相关内容,譬如护肤日记、新品预告、战绩播报等。账号直接关联的Fan Beauty品牌店铺,则已经积累超33万粉丝,已售超过80万件。

  蝉妈妈数据显示,近30天Fan Beauty售出商品10万-25万件,商品销售额在1000万-2500万之间,其中直播占比超62%,客单价在100元到200元之间。

  “海葡萄面膜对我来说是一个有纪念意义的里程碑。大家有时候夸我说演戏可以拿奖杯,做品牌就可以拿到新锐品牌前几名,这对我来说很满足。自己花时间去做的事情,得到了很多好评。因为有一个处女座的创始人,所以她的品牌出的新品很多人想要去尝试。”范冰冰曾对外分享道。

  贝泰妮创始人郭振宇曾表示:“消费者不会永远为流量买单,但会为品牌买单。”《当代企业》发现,范冰冰在日常关于品牌的分享中,会有意识强调品牌塑造,维护品牌调性。

  譬如今年5月份,范冰冰账号就发布了一条“Fan Beauty打假之路”,通过揭秘假货的各种套路,衬托品牌价值感。与此同时,她还通过分享使用日韩及国货产品的对比,表达国货崛起的信心,以及自己参与其中的自豪感。

  “以前很喜欢用日韩的面膜,为什么现在日韩的面膜在中国市场越来越落寞,首先他们的膜布非常硬,不亲肤不贴合,随着国货越来越精进,大家越来越去追求成分上的提高,在肤感上更适合亚洲人群的肤质,科技上的提升,所有的国货品牌都非常发力,也很内卷,中国人真的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是非常非常愿意去精进的。”

  对比一些海外品牌,比如蕾哈娜的Fenty Beauty服务于“包容性”的宏大叙事,赛琳娜·戈麦斯的Rare Beauty强调“接纳真实自我”的情感关怀,Fan Beauty的IP叙事更简单高效,既不宏大也不空灵,而是打透“务实功效”,让消费者更容易买单。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