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淘宝天猫宣布即将接入京东物流,同时,京东也宣布引入菜鸟速递和菜鸟驿站作为包裹代收点。在这之后,京东又接入了支付宝,与阿里逐步实现物流与支付系统的互联互通。
步入2025年,京东与阿里之间的合作更为密切。3月初,京东在淘宝正式开出一家旗舰店,提供洗衣洗鞋和家电维修、清洗等服务,借助淘宝流量触达更多潜在用户,降低获客成本,同时依托淘宝成熟的支付与评价体系,有效弱化站外运营风险。

图源:淘宝
表面上,京东与阿里是针锋相对、难以相容的劲敌,但实际上,二者早已在众多领域存在合作与交集。
事实上,腾讯与阿里不过是京东庞大合作网络中的一部分,其“朋友圈”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大得多。
李响发现,在京东服务天猫旗舰店入驻淘宝之前,京东已率先在美团、抖音平台开设京东服务自营店,借助两大平台的流量优势,持续渗透本地生活服务市场,培养和强化消费者“京东本地生活”的心智。

图源:抖音
从腾讯、阿里,到美团、抖音,众多互联网巨头纷纷与京东在电商、物流、支付、本地生活等不同领域展开合作。
这不仅说明京东凭借自身在供应链、物流体系、数字化运营等方面的存在优势,是他们眼中极具价值的合作伙伴,也说明在互联网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用户增长逐渐见顶的当下,开放合作、互联互通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上述巨头们通过与京东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一边拓展业务边界、降低运营成本,一边优化消费场景与服务体验,为用户带来更便捷、多元的消费选择。
京东这般广结盟友,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推动平台生态开放。
毕竟,在互联网流量红利消退、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单一平台的资源与能力始终有限。只有打破“围墙”,与盟友们共享资源,才能打造出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在存量市场中开辟增量空间,实现破局突围。
互联互通,没那么简单
如今,互联互通已从行业趋势演变为行业常态。
从电商平台间的服务互通,到社交与支付领域的功能融合,再到内容平台与电商生态的流量对接,跨平台合作早已渗透至各个角落,不再稀奇。
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企业需要的是如何在开放与自主间找到平衡点,以此制定最有利自己的合作方案。它们既要考量资源互补的契合度,又要权衡数据安全与利益分配;既得借助合作拓展业务边界,又得保持自身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此前行业内的互联互通更多停留在基础功能对接、流量互通等简单合作层面。而未来的互联互通必将朝着纵深方向推进,这不仅要求企业妥善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战略,更考验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届时,不只是互联网大厂,其他企业也同样需要在合作层面倾注更多心力,才能在竞争中立足。
来源:电商派Pro 李响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