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启“优胜劣汰”,抓住直播带来的“增量”
“消费的形态比较多元。有的消费者习惯于内容形态的消费,而有的消费者擅长于跟店铺关联,跟搜索、收藏、加购关联,这点我认为今年的趋势可能会越发明显。”家洛表示。
过去几年,直播电商经历了旺盛的生长期,但高速发展后,行业正在趋于冷静。
一个甚少被思考的问题在于,一个核心消费者,到底有多少时间和精力,可以分配给直播?基于店铺、搜索完成购买,依然是有明确消费需求的消费者,最高效的交易路径。
“直播(带来的),是更多增量的机会。”家洛认为,这种机会来自于两个方向。
“第一种类型,虽然(直播)无法构成(这类)消费者主要的购买形式,但是在重要的时刻,(直播)有机会触达他们。比如,到大促时,消费者购买需求是很旺盛的。没有主播前,消费者也参加大促,但主要是逛、加购,这些还花了挺多时间。有主播后,不仅缩短时间,主播还能控品、控价,显然是个好事。(所以)成熟消费者,在核心期依然有机会。而另外一类消费者,他们本质上并不擅长使用搜索、货架。这两种类型都有各自的消费者。”
在家洛看来,淘宝直播未来的责任,就是将这两类不同的消费者,都承接好。

2016年,淘宝直播成立,它的出现,带起了无数商家、主播、机构共同成长。过去9年,直播电商经历过多次变阵——从追风口到拼低价,从超级主播诞生到垂类主播崛起,热情高涨的消费者,对这种全新诞生的购物形式给予了巨大的关注,一波又一波汹涌流量涌入直播间,不断推高直播间内跳动的GMV。但良莠不齐的生态下,“塌房”也随之而来。
2025年会成为行业分水岭吗?今年以来,各家亮出的策略几乎都和“优胜劣汰”息息相关。品质直播的另一面是去芜存菁,这也意味着平台策略将会更聚焦、资源会更集中。
“第一层的品质是在人和帐号方面,就是要优质,开篇就搞山寨货品的、在经营手法上不正当的,我们从一开始就会限制;第二层是货,我们对货有要求,无论价格高低,但是货一定要有品质保障;第三层就是内容,你的内容表达是什么样子的?是否涉及夸大其词、引导误导?”在家洛看来,近年直播电商行业的“震荡”很多也正来源于这三个方面。
让更多优质的主播、货品、内容涌上来,直播电商下半场,激烈竞争的火药味散去,但更深层的PK像是沉入了“水底”。接下来,GMV的短期高低已经不再重要,谁能在这场逐渐常态化的比拼里做精、做细,能持续稳定地增长,或许才是能真正笑到最后的赢家。
来源:电商在线 王亚琪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