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一场贴身肉搏
京东对外卖市场一直很感兴趣。2022年,时任京东零售 CEO 辛利军就曾表示,京东已考虑进军外卖业务。然而,从想法到落地,京东外卖用了两年多。
直到京东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是财务上的支撑,2024年第四季度,京东实现营收3470亿元,同比增长13.4%;NON-GAAP(非通用会计准则)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增长34.2%,收入和利润双双超出市场预期。
其次是人员调动,私有化达达之外,刘强东还为达达挖来两员美团背景的大将。去年,原美团最高决策机构 S-team 成员郭庆入职京东,担任达达集团董事长,并接管了京东秒送业务,另一位是美团外卖早期核心员工杨文杰,负责达达秒送业务。
从履历来看,郭庆2014年加入美团,大部分时间负责酒旅业务,被美团内部公认是“美团味儿” 很纯的人。对王兴来说,郭庆是左膀右臂级别的人。杨文杰熟悉美团外卖的整体商流工作,并担任美团外卖业务发展部总经理,是美团外卖的核心骨干。
面对外卖这个相对成熟的市场,京东选择了差异化路线。从定位来看,京东外卖瞄准的是品质堂食。在业绩电话会上,京东高管表示,公司凭借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通过对品质商家的扶持、骑手权益完善等举措来丰富优质供给,逐步建立品质外卖这一差异化的用户心智。
“现在很多商家愿意入驻,一是因为不抽佣金,二是品质外卖定位,会把很多小作坊以及卫生不达标的餐饮店pass掉,这样对消费者肯定有好处。”一位成都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表示,他的门店已经入驻京东外卖。“不花钱多一个渠道总是好事。”
华尔街见闻获悉,京东外卖上线一周后,部分城市订单量增长超100倍,推出“最高20元餐补随机领”优惠活动,首批覆盖大学生用户及京东PLUS会员。截至3月24日,超45万堂食餐厅入驻京东外卖,已迅速在全国142个城市上线。
不过,虽然京东外卖初期快速增长,但外卖已是经历过多轮厮杀的成熟市场,头部玩家美团和饿了么牢牢把控市场。三年前,抖音凭借流量优势切入本地生活市场,但也只是分到了在线业务的蛋糕,仍未攻克外卖业务。
这也意味着,京东外卖要想实现持续的规模化增长,甚至占有一席之地,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曾光认为,目前京东外卖以头部连锁品牌为主,由于此类品牌拥有强流量,故佣金以及广告收入贡献实际低于长尾中小商家。从远期看,商家资源的持续获取也依赖于公司BD团队的地推,而京东在该领域布局也需要时间。
相较成熟外卖平台,京东外卖在商家运营体系、骑手调度经验等基础能力上仍在加速完善。上述连锁餐饮品牌负责人指出,目前订单量尚在爬坡期。“当前更多是客群的补充,平台和商家都在同步优化合作模式。”
更重要的是,面对京东外卖的奇袭,美团和饿了么已经采取反击措施。以社保为例,这是外卖行业一直以来的痛点,在京东宣布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后,美团和饿了么也快速跟进。
2月19日,美团宣布,将为全国范围内的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预计2025年二季度开始实施。在王兴看来,尽管这些举措可能会增加整体成本,但长期来看,整个生态系统将从中受益,而效率的提升将能够抵消这些增量成本。
从战略权重来看,外卖是美团和饿了么誓死守卫的基本盘,而对京东来说,外卖只是即时零售场景下用户高频的业务之一,是为了把用户留在京东上做更多消费。这种权重的差异也会体现在竞争势能上。
电话会上,京东高管直言,不要单独思考外卖业务,而是要放在京东整体零售业务能力和服务体验上通盘考虑,对即时零售,包括外卖的投入,对京东丰富消费场景、打造能力、提升用户体验都有积极效果。因此,京东虽然表示,会根据业务发展动态调整投入力度,但仍会保持一定的财务纪律性。
沈萌认为,京东外卖接下来有两件事很关键,一个是网络覆盖要快速扩大,另一个是利用规模优势降低成本,吸引客户。江瀚认为,京东外卖要想真正做起来,关键在于建立完善的配送体系和
距离京东外卖正式启动商家招募已经过去51天,外卖业务需要庞大的商家供给和外卖骑手,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效的运力分配。对京东来说,这些能力需要在时间中沉淀,在市场中不断经过考验。
2025年本地生活市场硝烟再起,京东要在外卖市场升级打怪了。
来源:全天候科技 刘宝丹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