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贵价甜品,
遭消费者“群嘲”
消费降级的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也吹到了甜品赛道。
鲜芋仙、满记甜品等品牌,在不少人心中就是“精致甜品”的代表。和闺蜜逛完街,来一碗鲜芋仙。这时的鲜芋仙不只是一碗芋圆,更是一种让普通人也能获得“小资生活”的美好体验。
到了2024年,“贵气”便成了它的原罪。
在小红书上,不乏“鲜芋仙好贵”“鲜芋仙缩水”的帖子,甚至还有大批网友晒出相去甚远的“网图vs实际”。
一位来自上海的网友提到某家品牌门店:“一开始里面的料非常多,一碗芋圆吃到饱,后面越来越少,现在一碗大概只有几个芋圆。”

来源:小红书、B站
“平替时代”下,贵价甜品身前涌出了大量可替代的产品。亲民的价格便是消费者“抛弃”鲜芋仙们的直接原因。
美团平台显示,鲜芋仙芋圆系列产品价格基本上是27元起,每加一份小料的价格在4-6元不等。古味茶饮系列价格则更为亲民,在12-20元不等。不过,芋圆系列仍旧为品牌贡献了主要的销售量。
而反观已经抢占了糖水市场的新茶饮,价格“跌跌不休”。整个新茶饮赛道在10-20元价格带疯狂内卷,连曾经客单价高达30元以上的喜茶,都卖出了4元/杯的超低价。
为啥初代甜品定流都卖这么贵?
这与其店型关系密切。早期的这些甜品店消费场景基本上都是到店,消费者们在逛完街后,坐上一坐。门店面积基本上都是百平米以上。近几年的房租成本“狂飙”,早就顶不住高昂房租的餐饮人纷纷瞄准了小店模型。鲜芋仙们顶着高昂的房租成本,在价格上很难一下转型。
在价格这个高敏感因素上,初代甜品店都陷入了“躺不平,也卷不嬴”的尴尬状态。
04
我们还需要甜品连锁吗?
甜品赛道的活力,正在逐年消退。
从企查查数据来看,近两年来甜品相关企业新增、注销量呈现了递减的趋势。在2023年仅新增了1.8万家左右甜品企业,甚至不及2017年的3.2万家。

2023年,甜品赛道也萌发过一些创新。
一个是无人自助糖水铺,在2023年开到“飞起”。在南方多个城市都集中出现了多个无人自助糖水品牌,客单价在5-6元/杯左右。低成本、高性价比的模式,在全国各地“野蛮生长”。此外,满记甜品也开放了糖水自助餐等新模式。
另一个就是乘上了“新中式”的东风,涌出了大量的新中式品牌,比如深圳的彬妈糖水、长沙的也该、厦门的糖糖水铺等等。
这些品牌主打一个“出片”,阿以国风装修,打造了高颜值的打卡场景。产品的核心卖点就是“手作”。这些品牌也借鉴了餐厅的明档,把手作现场搬到前厅。价格也更加实惠,10元-30元不等。
不过,短短半年时间,无人自助糖水铺就陷入了倒闭潮。而新中式甜品店,“批量生产”的国风图片,产品也是明显的同质化,仍未跑出“青出于蓝”的品牌。
头部品牌们进入“中年危机”,而新兴品牌仍在缓慢摸索。
甜品赛道,仍在等待更多的创新。
来源:餐饮老板内参 内参君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