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世界杯期间,饿了么就推出了“猜球赢免单”活动;年初时还针对2023年内新上线的商家推出了“新店免单”专场活动,由饿了么每日出资送出专项免单名额。
与此同时,在“外卖送外物”的新趋势下,饿了么也在加速布局即时零售,开拓到家业务更广阔的空间。
去年5月,饿了么上线了主打半日达的“全能超市”,为用户提供全新一站购齐超市服务。此外,饿了么还和小米、苹果和苏宁易购等3C巨头达成战略合作,进一步丰富平台的商品供给。
饿了么新服务研究中心副主任薛艳曾预测,预计到2030年,本地即时电商的规模相当于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的60%左右,本地即时配送订单量将赶上快递行业的业务量。
而某种程度上来讲,即时零售本质上是餐饮外卖服务的延伸,对已经培养了用户外卖心智的饿了么来说,即使入局时间晚于美团、京东等玩家,也依然有着一定的优势,财报上“非餐订单增长强劲”的字样就是最好的证明。
除此之外,在内部流量逐渐见顶的情况下,饿了么也变得更加开放,向外界寻求合作。去年8月,饿了么和抖音达成合作,双方携手探索“即看、即点、即达”的直播外卖新场景。
精简业务体系,优化用户体验,开放平台生态,通过一系列组织革新与业务创新,饿了么再次提速狂奔。
而在阿里启动“1+6+N”的变革后,作为6大核心集团之一的本地生活集团,也迎来了独立上市的希望。
饿了么向左,美团向右
内容化探索和抖音协同,到店业务划给高德,饿了么不断瘦身,专注于做精到家业务。
而饿了么的老对手美团则在不断拓展边界,变得越来越“重”。
在与快手的合作“名存实亡”之后,美团亲自下场,在站内全面推进内容化。
3月底,美团开始试点集直播、短视频等多种形式的“神抢手”促销活动,并在深圳开启了每天长达12小时的直播。
在4月份时,美团升级了每月的营销活动“神券节”,在发放大额红包券的基础上,开启官方直播售卖外卖商品券。
经过多年的探索试错后,美团终于找到了正确的直播路径:通过直播销售外卖爆品券的方式,从交易切入直播,将流量聚焦在商品上。
在其他平台直播间主要售卖团购套餐的情况下,美团充分发挥自己在履约上的优势,真正为用户带来“即看、即点、即达”的外卖体验。
而在巩固国内市场地位的同时,美团的全球化也开始提速。
5月22日上午8点,美团旗下全新外卖平台准时在香港开送。目前,KeeTa在人口密集的旺角、大角咀地区进行试点,预计年底覆盖整个香港。
进军香港外卖市场,对美团和整个行业来说都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而香港作为全球大都市的典范,在这片“试验田”里,美团积累下来的本地化运营经验也有助于其后续的进一步扩张。
饿了么向左,聚焦外卖业务本身;美团向右,不断拓展边界。昔日两大对手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但不管是哪一条路,都还远未到终点。
来源:电商报Pro 李迎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