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更丰富、更开放的零售生态之外,更大的利好是,第三方商家给京东带来绝佳的低价竞争优势。
行业调研数据显示,在京东百亿补贴超几千个SKU中,POP商家的占比达到了65%。
现在,京东正在面临关键的低价优势争夺战,相较于营运成本、供应链成本更高的自营业务,第三方商家的产品供给正成为低价的标杆。
为了实现“低价”,刘强东不仅将京东物流的高效配送能力全面开放给商家,还放开了对商家的物流限制,先后与极兔、圆通开展合作,从多个环节达成低价目标。
近日的内部高管会上,刘强东直接指出“谁能做到低价,就给谁一定的流量倾斜。”
简单总结一下,此次京东零售的变革,核心目的是释放组织活力、提升组织效率,而表现在具体战略上,那就是通过一切方案夺回“低价”优势。
我们可以预见的是,京东阿里掀起的这轮行业大变革才刚刚开始,行业消息显示,除了京东零售外,京东物流对应的组织调整也将很快落地。
行业变革才刚刚开始
最近一个月时间里,我们最熟悉的字眼无疑就是“变革”二字。
从阿里到京东,甚至美团、拼多多、抖音,都相继传来组织变革的声音。
具体来说,阿里和京东走在同一条路线上,主要针对庞大团队、多重业务下的效率问题,两大巨头相继拆分独立业务、组织架构调整,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而美团和抖音的变革,更注重与业务聚焦,将美团的核心即时配送能力发挥到极致。抖音主要是聚焦信息平台和电商业务,强化基本功。
接连不停的变革,逐渐营造出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氛,目前,这些变革正逐渐从集团层面,逐渐深入到具体业务层。
京东,无疑是这一轮行业变革中跑的最快的那一个。重新回到台前的刘强东,无疑是最着急的那一个。
他在着急什么?
我们来看一个名词:万亿京东。
关于万亿,通常有两种解法,营收规模和市值。
2022年,京东集团净收入达10462亿元人民币,从营收规模的角度来看,京东是妥妥的万亿级巨头。
与此同时,京东集团的美股市值为628.76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327亿元,两大竞争对手阿里巴巴和拼多多的市值,分别为2578.85亿和894.05亿,单位均是美元。
从万亿营收,到四千亿市值,这之间的巨大差异,是市场对京东的绝对低估,换一种说法的话,就是市场对京东的高增长信心缺失。
刘强东需要做的是让市场全面认识到京东的底蕴和实力;低价优势和零售生态的构建,是为了让京东重回高增长态势。
除了核心业务京东零售之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京东的国际化业务,和京东的技术探索。
行业对比来看,阿里国际商务板块去年营收650亿元,海外电商业务同比增长26%;拼多多出海较晚,TEMU高举高打,目前正在海外疯狂开卷;Tiktok电商业务在全球增长生猛,2023年GMV目标是230亿美元。
海外市场的高增长,京东绝对不能舍弃。
还有技术变革,在ChatGPT横空出世的当下,能否跟上甚至引领技术潮流将决定一家公司的命运。
阿里已经正式发布了“通义千问”AI大模型,张勇宣布阿里所有产品未来都将迎来升级,所有产品都值得用AI重做一遍。
京东的AI大模型也在赶来的路上,最新消息是计划在今年发布新一代产业大模型,将是千亿级言犀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
希望在技术的加速追赶上,京东能抓住这波机遇。
综上所述,对于整个电商行业来说,2023年注定是改变的一年,行业环境的变化、巨头们的变革、AI技术的加速推动,都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生机,也遇到了更多难题。
对于刘强东而言,回归后的重点主要放在以零售为核心的战略上。持续调整优化业务和组织,是京东的必经之路。
预计不远的未来,还将会有更多的变化产生。
至于这一波变革最终会在市场上收获怎样的效果,我们需要持续关注。
来源:电商报Pro 老电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