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图:时代周报记者
还有其他故事吗
尽管随着中国市场业绩萎缩而逐渐从H&M集团的财报中淡出,唐小唐还是表示“国际快时尚品牌大多面临着在中国市场萎缩的问题,H&M虽然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但它肯定还会寻求赢回中国市场的机会”。
快时尚品牌在中国进入了调整期。除了H&M集团,西班牙快时尚集团Inditex也提出了“关闭2000家门店”的计划, 并进行了品牌的调整。2023年初,ZARA位于南京西路的中国首店也被关闭。此外,同H&M集团关闭旗下低端定位的快时尚品牌Monki在中国的运营一样,Inditex旗下的Bershka、Pull&Bear和Stradivarius也撤出了中国市场。
同时,H&M集团和Inditex集团纷纷将发展的重心放在了旗下中端品牌上。
唐小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尽管中国服饰市场很大,但H&M也明白大众品牌在中国已经很难再继续进行扩张了,”相反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旗下COS, ARKET, & Other Stories一些中端品牌,瞄准消费能力更强的中产阶级反而会更有发展”。
今年春节期间,H&M旗下的中端品牌ARKET在新天地时尚开出了上海首店,这也是继北京、广州外H&M在中国开出的第三家门店。
和ARKET定位较为接近的中端品牌COS则更对中国市场的布局更为早也更深入一些。根据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中国共有正在营业的COS 38家。其中上海布局了最多的门店,有10家,此外除了北上广深外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COS也将门店开到了厦门、昆明等二线城市。
另一专门面向女性的中端品牌 & Other Stories则目前在中国目前仅在北京和上海各布局了一家门店。
虽然截至目前,这三个品牌在中国的门店数目并不多,但截至H&M集团财报期内的11月30日,ARKET, COS和& Other Stories在全球范围的门店数也不过分别只有25家,259家和71家,还处于门店拓张期。H&M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比例并不小,可以看出,H&M集团仍旧看重中国市场的潜力。
此外,这三个品牌均在线下门店开业前先拓展了包括天猫和小程序在内的线上渠道。根据魔镜市场情报提供的数据,近年来这三个品牌在天猫销售的产品均在500元人民币上下,其中COS已经表现出来极大的潜力,2021年在天猫的全年销售额较2020年有近27%的增长。
中端品牌并不是H&M集团唯一的尝试,面向大众市场,H&M集团选择了加码运动场景。
半年前,H&M宣布推出全新运动品牌H&M Move,正式进军运动服饰赛道。近日,H&M 还将其位于美国威廉斯堡的门店改造成一家名为“Move Studio”集实体店零售及健身体验为一体的精品店。
近日,H&M集团的股价稍有上升。截至2月2日当地时间中午12点,H&M集团收报2.59美元(约合17.42元人民币),上涨了4.56%,市值为1903.84亿瑞典克朗(约合1237.41亿人民币)。
注:全文汇率均以2023年2月2日为基准。
来源:时代周报 霍东阳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