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代周报 霍东阳
近日,H&M集团(OTCMKTS: HNNMY)公布了完整的第四财季和2022财年的业绩。
据财报,在第四财季里,H&M集团销售额为624.33亿克朗(约合407.49亿人民币),与去年同期录得销售额持平;利润为8.2亿瑞典克朗(约合5.35亿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利润减少了87%。而在2022财年全年,H&M集团净销售额实现了2235.5亿瑞典克朗(约合1458.0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6%;净利润则暴降68%至35.67亿瑞典克朗(约合23.27亿人民币)。
集团CEO Helena Helmersson表示,地缘政治和通货膨胀严重影响到了H&M集团在2022财年的表现。财报披露,H&M集团为关闭在俄罗斯的业务一次性支出了26亿瑞典克朗(约合16.95亿人民币),再加上货币贬值带来的原材料和运费上涨均给集团采购成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Jefferies的分析师James Grzinic表示如此大幅度大业绩下滑幅度会让投资者对Helena Helmersson在未来提升营收和利润的预测产生怀疑。业绩公布第二天,H&M集团的股价狂泻7.9%,创下8个月新低。
2月2日,时代周报记者向H&M集团投资者关系负责人Nils Vinge发送了采访邮件,截至发稿前未收到回复。
表现比市场预期还要差
尽管地缘政治和通货膨胀在切实地影响到服饰行业的发展,但H&M集团的表现比市场预期还要差。
2022年8月30日,H&M集团公布了第三财季财报。报告期内,H&M集团的销售额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13%至1611.2亿瑞典克朗,利润较同期的46.9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0.58亿元)暴跌88%至5.31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46亿元)。
鉴于前三财季的表现,市场预计H&M集团在2022年仅能实现36.7亿瑞典克朗(约合23.93亿人民币)的盈利,而H&M集团连这个水平也没有达到。
相较于ZARA等其他国际快时尚品牌,H&M集团的特点之一是其整体业务更侧重于欧洲的市场。
在第四财季,集团在欧洲市场实现的销售额占据了整体的64.4%,位于欧洲的门店数占据整体门店数57.3%。不过按当地货币来看,H&M集团只有在西欧和南欧的市场实现了增长,西欧的营收降低了3%,而H&M集团的“老家”北欧则录得了最大程度的缩减,降低了5%。
北美及南美市场按当地货币来看保持着与去年同期的水平;亚洲、大洋洲及非洲市场的收入仅录得了78.31亿瑞典克朗(约合51.04亿人民币)的收入,虽较去年同期降低了2%。

H&M 第四财季各地区销售情况 资料来源:H&M财报
No Agency独立时尚分析师唐小唐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因为H&M相较于ZARA、优衣库等竞品更加全球化,整个欧洲服饰市场的下行以及通货膨胀使H&M集团的经营成本不断飙升。
发布第三财季报告时,H&M集团表示每年将缩减20亿克朗的成本来应对通货膨胀,并一直在裁员、关店,但仍旧没能挽救其业绩上的颓势。2022财年欧洲市场的营业利润仅为3.5亿克朗,较去年同期降低了87.8%;北美及南美市场和中国所在的亚洲、大洋洲及非洲市场的利润反而同比录得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中国作为H&M集团的第四大市场曾贡献了超10亿美元(约合103.18亿瑞典克朗,67.25亿人民币)的营收。
但是,2021年,中国市场业务跌出了H&M集团的前十大市场。丹斯克银行分析师Daniel Schmidt曾预测其在中国的营收至少减少了40%。
同时H&M也在面临销售渠道的萎缩。根据极海品牌监测的数据,H&M在中国的门店从2020年的479家暴跌至2022年的360家。其中地标性的门店,如位于上海淮海路商圈的H&M中国首店和南京西路的H&M旗舰店分别于2022年和2021年歇业。
而在线上渠道,H&M的天猫期舰店于去年8月重新开业后,业绩却大打折扣。根据电商监测平台提供的数据,H&M今年在天猫店的销售额照比2020年同期缩减了近631%。此外,在今年双11大促中,H&M的销售额也没能跻身服饰赛道的前五十名。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