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问题,平台可以通过更大的成本投入尝试解决。但购物车容量设计还需要考虑用户的管理、清理成本。运营向记者解释,2021年时淘宝曾为数十万对购物车容量需求较高、使用较为频繁的用户,针对性地扩容到了200件。但在对他们的调研中,平台发现扩容之初,用户有较高的“逛”购物车的热情,但后面有所消退。部分原因在于,商品太多,眼花缭乱,反而不知道买什么。
而下滑几十屏才有“底线”的购物车,也会让人陡感清理的压力。在本次“购物车根本装不下我的纠结”的话题中就有用户调侃,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精心加购的一系列商品逐渐失效,因为实在整理不过来。
可见,购物车设置上限不止是产品的妥协,更是平台主动地对用户加购的欲望进行适度引导,以优化产品的使用体验。容量也只是购物车体验的一方面,管理、清理、转化效率等,需要并行优化,才能让容量发挥最大价值。
双11前,购物车有哪些升级
我们也观察到,双11前有小部分淘宝用户的购物车,发生了一些升级。主要即涉及购物车管理、清理两方面。
过去淘宝购物车内商品一般以店铺进行分类,按加购时间排序,客观地讲,购物车呈现的面貌,是系统决定的。而升级后的购物车,我们看到已支持用户自行对商品拖拽移动,进行排序、编组。
“比如可以将服装移到一起,编为一组,命名‘发工资后买’,将为父母购买的商品编到另一组。”同时,顶部的筛选功能也新增了如“消费券”“预售”等配套双11大促的维度。据悉购物车搜索功能未来也将升级,会基于用户的偏好,在搜索框下方为用户推荐搜索关键词,辅助用户搜索。
购物车支持商品拖拽、分组、命名
分组、排序、筛选、搜索,社交平台上较多使用到的效率工具,被复制到电商产品中。一方面是更快、更方便、更简单地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同时,也是让用户按自己的逻辑去管理购物车。
至于清理效率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智能化清理建议”上。
“大家都是懒得清理购物车的,很多时候购物车不够用就是因为不清理。过去的清理提醒相对偏简单,一般都是在容量吃紧时提醒用户清理,或是对失效商品的清理,但用户仍需要花时间挑拣。所以我们会推出更智能的推荐清理方案。”
大促前平台会提醒用户清理腾位置,并帮用户筛选出一些过季商品、已购商品的同类商品。“比如你已经买了一部电视了,一般就不需要再购买了。系统会筛选出之前你比价时加购的其它电视机,询问你是否要清理。而对女孩子来说,买衣服的频率比较高,加购的量也比较大,推荐清理一些过季、过时的商品,会让她们挑拣的更有效率。”
此外,大促期间的凑单、满减一直被用户视为“数学题”。平台会在包括购物车、订单页给到用户用以凑单、满减的商品推荐。而据悉本次双11,会着重加入购物车商品满减推荐。相较于外部推荐,用户对购物车商品的购买意愿更高,有助于降低用户的决策成本。
“双11期间,我们还会在购物车内开放一个‘穿越’入口。用户可以借此看到购物车内所有参与大促商品的大促价格,提前进行打包,在正式开卖时,可以更便利地下单。”
实体购物车的诞生,是为了让用户更轻便地逛超市。而在电商领域,作为离成交最近的环节之一,电商购物车同样与用户体验关系紧密。我们看到,随着购物车角色实质性的升级,平台也在越来越重视这一产品。
而通过采访产品运营,我们也理解了,看似简单纯粹的购物车容量,背后其实涉及技术、资源、成本、体验等多维度的考量,需要结合管理、清理、转化等方面的设计。不过基于当下购物车已推出的种种优化,以及淘宝天猫对用户体验的进一步重视,我们也有理由期待,时隔多年之后,购物车扩容的可能性。
来源:电商在线 沈嵩男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淘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