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除了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实体消费渠道之外,京东对实体的布局更多放在物流供应链上,目前的京东物流体系已经构建起快递、快运、同城配送、冷链运输等多个网络,并实现有机融合,为包括线上线下的零售渠道,提供助力。
总的来看,从亚马逊到阿里、京东,这几家全球顶级的电商巨头纷纷入局实体店,并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入局实体,这证明零售和电商,已经跳出传统的区隔。
电商与实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
具体来说,在实体店面交和传统快递这两个泾渭分明的消费体验之间,还诞生了诸如次日达、次日自提、半日达、小时达、半小时达、分钟达等各类业态。一般来说,配送的速度越快,平台与实体之间的关联就越深。
从所见即所得的实体店,到各类分钟达、半小时达等业务,电商巨头的触角已经进入“全消费渠道”时代,在这一点上,全球电商巨头,达成了统一。
而从2016年新零售的概念提出之后,已经过去了6年时间,为什么在近两年,巨头们集体加快实体零售的布局呢?
在此前京东推出新百货业态的时候,曾提出过一个关键原因,因为受经济大环境影响,现在拿店成本比较低,正是入局的好时机。
亚马逊的相关报道中,也证实了这一点,据Green Street公司预测,到2021年底,美国大约有一半的百货商场将会永久关闭,实体购物中心出现经营难题。
对于电商巨头来说,现在入局实体是个好时机。而随着全球电商巨头重新回归实体,离消费者越来越近的他们,想必会带来更好更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实体与电商融合,已成全球电商行业趋势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实体与电商融合,已经成为全球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
但是在这条路的探索上,国内的电商巨头们已经领先了一个身位。
亚马逊买下购物中心之后,并将他们改造为“物流中心”,而除了亚马逊,还有不少零售商,将自己的商店改为迷你型配送中心,比如沃尔玛就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把一些自己的商店改造成迷你物流中心,加速用户加速网购的配送速度。
而这不就是国内近两年不断探索的前置仓和即时零售吗?
他们都是将物流仓库,搬到离消费者更近的地方。即时零售业态的兴起,更是将万千实体小店的线上化改造缩短。
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有自建配送能力的大型商超,还是街边的夫妻小店,他们都能借助线上化触及到比原来更多的消费者群体。
而在国内平台们的探索中,这种模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百货了,“送万物”逐渐成为可能。比如前段时间上市的叮当快药,本质上就是一家即时零售药店,平均配送速度达到28分钟。
除此之外,国内电商对实体的渗透,还包括数字技术赋能,实体门店整合等多个方面,比如,阿里巴巴收购大润发后,为其提供数据支持和数字化手段,帮助其进行转型,并未剥夺大润发自身的品牌,同时收购银泰百货后,也提供数字解决方案,将其融入阿里生态来支持发展。
现有的京东Mall和京东新百货则采取加入传统商圈的方式,搭载数字化技术、配备与线上同样的供应链和物流体验,追赶线上消费。
而据亚马逊最新发布的财报显示,亚马逊实体店的销售额在第二财季增长了12.5%,达到47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亚马逊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已经联系两个季度下降。
在国内同样呈现类似的数据趋势,8月份,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发布《2021年度中国零售百强分析》,报告显示,线下实体零售的增速进一步提高,从此前-8.8%的同比增速,上涨至12.7%。而在过去两个季度,传统电商零售增速却逐渐放缓。
种种数据都表明,实体零售逐渐显现出比电商更强的韧性,实体与电商融合,已成全球电商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新零售概念提出6年之后,实体与电商大融合的时机,终于到来。
旧模式消亡,新模式诞生,一场全球电商大变局正在上演。这一次,国内的电商平台们已经领先一步。
来源:电商报pro 文/老电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亚马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