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之下,自嗨锅的产品口味独特性是其主要优势。
据了解,自嗨锅目前商品SKU已超百种,主要以自热火锅和自热米饭为主。自2018年1月商品上市,当年销售破亿,2019年增长至5亿元,2020年预计突破10亿元。
同时,仅三年多的时间,自嗨锅完成3轮融资,估值超5亿美元,成为自热食品行业崛起的“大赢家”之一。
有意思的是,一度有消费者认为“自热食品”就是“自嗨锅”,把自嗨锅这个品牌名,当成了品类名。
据自嗨锅介绍,企业自创立便拥有自己的口味研发中心,2020年新一轮的融资也将主要用于产品力的深耕和加强上游供应链的建设,逐步实现自有化生产。
不过,自嗨锅耗材类(消耗品)和主食材类(米饭等)仍依托其他代工厂加工。
有专家也指出,目前自嗨锅自热米饭品类在口味和价格上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品牌的优势,但根据自嗨锅的发展方向(建设科技化工厂,提高产能)来看,未来如何加强品控是发展关键。
因为,企业销量爆增,就需要快速提升产能,而这要求管理能力同步提升,否则在品质把控上容易出现纰漏。
还有一点,自热食品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打击了“方便面”在消费者认知中“不健康”的痛点,所以守好“品控”这道门槛,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3
“昙花非一现”,增长空间仍待开发
有上游工厂的数据显示,自热火锅的毛利率极高,成本多处于10元到15元之间,而零售价格普遍高于25元,利润近一倍。
的确,自热食品技术难度较低而毛利率高,是吸引大量食品企业和资本涌入赛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目前来看,较早入局的部分玩家已经获得了资本的支持。而未来,自热食品行业发展也更容易陷入“品牌崛起、资本投入、品牌加强壁垒、资本再跟进”的循环之中。
总而言之,留给新玩家的机会不多了。但好在,自热食品赛道仍处于增量市场,截至目前也尚无领导性品牌出现。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方便食品市场规模突破4500亿元,随着自热食品、螺蛳粉等相继走红,预计2020年方便食品市场规模将达4812亿元。其中,自热食品市场也有望从2019年的35亿元规模,提升至42亿元。
根据广发证券预估,自热食品行业或将在未来5~7年达到150亿元数量级的市场空间。
专家认为,这些增量多存在于下沉市场的开发、运用场景的增加和目标人群的扩展。
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发布的《2021方便速食行业洞察报告》显示,中国一二线城市的方便速食产品占比超六成。而自热食品的市场份额在一二线城市的占比只会更高,下沉市场仍存较大空白区域。
另一方面,报告显示,构成方便速食品类消费新趋势5大场景分别为:“一人食”、“家人共食”、“新宵夜经济”、“户外场景”和“宿舍共享”。
目前,自热食品的客户群体主要为85后、90后以及95后,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自热食品的运用场景仍更多的应用于“办公”或“宅家”。
但在《灵兽》创始人陈岳峰看来,“被众多行业、品牌忽略的老年人群体,未来或许具有更大的消费潜力。”
这是因为,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这部分人群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行动不便的难题和追求简便、健康解决吃饭需求的心态。
不得不承认,自热食品是方便面等速食食品的“进化版”,并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方便食品“健康”的痛点,让消费者可以“看到”米饭煮熟的过程,深化了食品健康的概念,又增加了方便食品的“烟火气”。
而开小灶近期和三九胃泰联合推出的“当归猪肚鸡”自热米饭,让自热食品的“健康”理念又拔高了一个层次,更有消费者突发奇想的在自热米饭中加入生鸡蛋、青菜等食材,即保证了营养,又提升了动手“做饭”的乐趣。
只是,“目前自热食品行业仍处于前中期发展阶段,在食材健康安全和营养搭配方面,和老年群体的要求仍存一定距离。”陈岳峰表示。
所以,如果自热食品真的能够“突破”老年人的需求防线,成为老年人未来的“居家必备”,自热食品或还将迎来更大、更长久的爆炸式“出圈”。
那么,对于一众自热食品品牌而言,到底谁才是那个幸运的宠儿呢?
来源:灵兽 文/扬尘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自热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