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线下生鲜“线上化”为什么这么难?

  “原本十天交付,现在都变为三四天,春节期间,员工也都在加班加点。”

  江苏创纪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创纪云)总经理叶为民在说起“小程序商城的交付期”不甚感慨。

  催着创纪云尽快交付小程序商城的,是那些并不具备线上能力的实体零售企业们。

  一场疫情,才让这些零售企业们真切感受到,“线上化”大潮来临下,企业面临的真正困境:门店关店,又不具备线上能力,只能坐看市场份额被逐步蚕食。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疫情使消费者被动养成线上消费的习惯,这种习惯被保留了下来。

  尤其是下半年以来,很多传统零售企业的销售出现了大幅下跌,从7月份开始,这种下跌更为明显。

  除了客流减少的直接原因外,最核心的是消费者更愿意去线上“买菜”了。

  生鲜传奇创始人王卫对《灵兽》表示,过去要不要做线上还是要考虑的问题,现在已经不能考虑了。

  实体零售门店的最后一块“堡垒”——生鲜,已经被攻破。

  各种到家、前置仓、“今日订、明日取”等模式逐步蚕食了线下实体零售门店的市场份额。

  1

  作为社区生鲜赛道的头部企业,生鲜传奇已将“线上业务”作为更为重点的工作推进。

  8月29日,在合肥十店同开并主推“今日下单、次日门店自提”预售模式的生鲜传奇小鲜店就是明证。

  消费者通过传奇优选微信小程序在每天22:00前下单,次日9:00后就可以根据预约时段到相应下单的门店提货。

  从来都不做线上的北京首航超市,也在今年3月30日悄然开启了“团购”业务——首航优选,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需要一提的是,首航超市是为数不多的具备良好商品力的实体零售企业。

  叶为民对于实体零售企业面临的这种状况颇为惋惜,很多实体零售企业原本可以借着疫情“一切线上化”的趋势,将“线上化”转化为企业自己的实际能力。但遗憾的是,实体零售企业并没有抓住机会。

  早在2019年5月,叶为民在接受《灵兽》“专访”时,就曾明确地表过一个观点:在面临数字化及全渠道趋势变革前,以“线下起家”的实体零售企业必须做出抉择。“如果零售企业不及时跟进,大家都不会有太多的机会。”

  有着20多年零售及IT行业经验的叶为民,很少明确清晰地表达指向性如此鲜明的观点。

  彼时,叶为民强调,零售企业面临的现实是:消费者已经在线化,其购物行为及购物渠道均已发生变化,他们注重的不仅是购物的结果,还有购物的体验过程。如果零售企业的员工、会员、商品、服务和管理不能在线化,一定会被消费者所抛弃。“只不过,这个进程可能会持续几年。”

  但一场疫情,让叶为民“持续几年”的判断加速到来了。

  实际上,当下传统商超、生鲜店等业态的顾客正在被分流,尤其是疫情后更加明显:

  一部分,流向了淘宝、京东等平台电商的零售业务;另一部分,被各种线上“买菜”的电商“截胡”;还有一部分,被线下具备线上能力的企业所“接收”。

  其所覆盖的品类已经逐步被蚕食和替代:

  杂百类节节败退,销售很低;清洁洗护类基本被线上替代;母婴也已被海外代购和专业母婴店分流;粮油品类毛利太低,零售企业也只是“搬运工”;就连被成为护城河的“生鲜”,也已被“美团卖菜”、“叮咚买菜”、“盒马app”等到家电商和具备线上能力的企业所分流。

  对传统线下店而言,生鲜已很难构成竞争壁垒,其原本覆盖的3公里范围,已被“30分钟到家”和“一小时达”的电商所蚕食。

  更关键的是,这些线下零售企业尚无大的感知,更不舍投入。在没有独特商品力的情况下,根本无力应对诸多竞争。

  一部分线下传统零售门店正逐步被消费者所抛弃,在“电商”和“到家”不发达的城市,尚有市场机会,但时间窗口可能也不会太久。

  “线上化”大潮势不可挡。

  2

  自2016年马云提出“新零售”的概念后,线上就已“规模化”走向线下。

  最初,线上企业是以“野蛮人”的身份涉足线下。

  但多年来,他们通过自身的积累和实体渠道的运作,已经慢慢转变成一个理性的零售商。

  从线上往线下走的零售,比线下零售企业往线上走,走得更快一点。

  在技术研发、嫁接和赋能上,他们已经远远超出了实体零售所能涉足的范畴。

  尤其是“新零售”概念普及后,更是极大地加速了零售行业的变革。

  以盒马为代表的“新零售”企业,可能一开始,他们做得并不好。

  但是通过不断迭代和改进,你能够看到他们真正的进步,其给零售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和改变,无论是商业模式、供应链,抑或是商品等。

  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他们带给了零售行业更多的活力,促使线下零售行业去变革。

  叶为民认为,这些互联网企业具备一些天然的优势。

  第一,他们具备最重要的创新意识及互联网的思维;第二,较好的资金投入;第三,有好技术和研发能力。

  当然,他们也没有巨大的KPI压力,可谓“轻装上阵”。现在这些线上企业最大的压力在于如何把零售故事说完整,并付诸实践。

  更早以前的“爱鲜蜂”、“一米鲜”等为代表的O2O,虽然最终失败了,但却给行业留下了更多宝贵的经验。

  更多的企业以此为基础,不断进行零售商业模式的衍化。但无疑,他们都是以“技术”和互联网思维,去改造传统零售。

  零售行业也确实在此基础上,发生了很多改变。

  一是,顾客生态发生了变化。从PC互联网时代到移动互联网,再到社交互联网,顾客需求更加多元。

  二是,零售业态从大型业态向小型业态迁移,从实体店向线上虚拟店、微店等转化,线下实体店和线上店逐渐融合。

  三是,零售技术在变化。通过技术赋能,可以让员工、顾客成为最小的独立经营者。

  但叶为民认为,零售最核心的本质并没有发生变化,仍是为消费者提供商品和服务。

  早在2013年,创纪云就基于行业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角度,提出了“智慧零售”的概念,试图通过自身的解决方案和运营能力去为社区零售提供支撑和服务。

  帮助零售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仍是创纪云的核心愿望和初心。

  但多年来,线下实体零售线上化的整体步伐仍很缓慢。

  3

  “坦率去说,实体零售企业的压力确实很大,因为要背负KPI。”叶为民称。

  一是,“线上化”的投入。

  线下零售企业赚的都是“针头线脑”的钱,他们也不可能拿钱去烧一个模式出来。因为在零售企业背后,还有那么多供应商、员工和房东。

  从本质上讲,他们也不可能拿出更多的去“试错”。

  二是,短期的KPI压力。

  无论是哪一个组织形态的实体零售企业,或多或少都有KPI的压力。这就会导致他们更多的是看短期内KPI的完成情况,而不会有长线的投资和线上业务规划。

  叶为民表示,在实体零售企业“线上化”的过程中,在资金投入和人力投入上都不足。

  以到家为例,在疫情期间,虽然很多实体零售企业上线了微信小程序,发展线上业务。

  但更多的只是将“到家业务”作为一个渠道的补充,并没有在特殊时期作为一个主要的与消费者的通路去完成。因为并没有专业配套运营的队伍。

  实际上,到家业务必须从选品,到顾客运营,到现场运营,再到库存、配送等是一个完整的链条。

  但因为前期的投入不足,这个链条并不完整。很多零售企业只是借了疫情的势,但并没有将“线上化”打造成自己的能力。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生鲜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