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周四的深夜两点半,在常熟做了12年服装生意的杜菲菲辗转反侧。脑子里反复重现着白天没能谈下来的几件衣服,而不到17个小时又要开始直播。每每到这个时候款式凑不够带来的焦虑,就会让杜菲菲难以入睡。
距离常熟约200公里的杭州,作为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服装批发和流通市场,却悄然发生着一场变革。阿里巴巴打造的“犀牛智造”,正作为一个新物种,突袭服装产业。
看似在过去与云计算、LOT、人工智能等技术联系并不紧密的服装制造业,或许即将在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工厂积压库存风险上有着一定突破。
只是在时代交替的周期里,如杜菲菲一样的传统服装人似乎还徘徊在这扇大门面前,是颠覆现状、大胆迈进,还是稳扎稳打、走一步看一步,他们还在夹缝中颤巍巍等风来……
下游服装销售商的迷茫:
多种尝试下的转型之路何去何从
12年前,杜菲菲刚刚大学毕业,但因为学校和专业都不吃香,因此在找工作的途中四处碰壁。但早早“触网”的她,当时就嗅到了淘宝店背后的商机,于是只身从老家福建前往常熟,做起了女装生意。
因为并非本地人,所以杜菲菲在渠道和人脉并没有什么优势。按她自己的话说,自己身无分文,但却有福建人身上“爱拼才会赢”的那股劲。
通过在服装厂里打工的一年时间,杜菲菲逐渐积累了一些厂家资源,随后正式启动了自己的淘宝店。
起初,她靠着手里的资源,专攻日韩小众品牌的原单,在市场还不算饱和的情况下,生意勉强过得去。
那时采用的模式也很简单,上游厂家上新什么款式,杜菲菲就在淘宝店跟着上新,虽然不算独家,但因为她把利润放得很低,所以慢慢积累了20多万粉丝。
原本风平浪静的状况被一次严查打破了,杜菲菲店铺里的一个高销量品牌有了自己的天猫旗舰店,因此开始在全平台大范围肃清原单、跟单类产品。杜菲菲店里不少商品下架不说,还被罚款扣分。
这次之后,杜菲菲意识到这种模式已走至尽头。一番思索之后,她瞄准了清仓生意。
凭借着对款式和市场的了解,杜菲菲往往可以拿到几乎最低的价格,然后再加价5至10元售卖,生意看着还不错,她甚至把在福建老家的父母和哥哥、姐姐全都接来了常熟,一起打理淘宝店。
意料之外的是,疫情的突袭再次让店铺受到了巨大冲击。
“市场停工好几个月,但仓库租金和人工费用却一分不少,只能把手里压的库存以亏本的价格卖掉,缓解一下燃眉之急。”杜菲菲回忆起年初的日子,仍然面有难色。
复工之后的情形也并未好转,由于大家生意都很难做,不少同行在谈清仓价时越来越不讲“规矩”。卖家会因为其他买家出了高几块的价格,就反悔不卖;同行买家会守着杜菲菲的所有动态,有针对性地高于她的报价,截胡货品。
随着这种情况频繁出现,凑齐每周五直播时的50个产品,也变得越来越艰难。“有时真的想临时取消直播,但我没办法,能卖一点也要卖,一家子人等着吃饭呢。”压在杜菲菲身上的担子让她有些喘不过气。
再后来,杜菲菲不再在朋友圈更新自己的日常,微博设置了仅粉丝可见,不让同行有机会监视动态。但这只是治标不治本,治本方法,是从做清仓转向做自制,“这条路虽然同样艰辛,但总好过现状。”
试水了3个款式之后,杜菲菲发现自制的难点在于生产周期长、压货风险大、订单越少成本越高,而且很难找到让自己满意的生产工厂,由于自制款式为了避免装款,工艺都比较复杂,所以找到的生产工厂都只是碍于多年情面才愿意帮她。
杜菲菲对自制这条路很没有信心,尤其是接下来的冬装自制成本高,压货压款更多。而且冬装占地面积大,还需要额外租赁仓库。
一桩桩难题摆在杜菲菲面前,似乎还差一步,她和整个家族赖以为生的生意就会走进死胡同。
寒冬将至,杜菲菲也在思考,犀牛智造的出现,是不是能解她的燃眉之急?
“其实消息一出来,我就和同行讨论过,大部分都有点担心自己的工厂会受到冲击,甚至开始谋起了后路。不过我倒觉得,这对我来说可能是一次机会。”杜菲菲告诉锌刻度,智能化生产最大的优势就是即便是小订单也能生产,而且效率也更高,只是款式会限制比较多。
可无论如何,她已经下定决心要来一场改变了,否则,这场寒冬不知将持续多久……
中小服装生产商的焦虑:
生计or升级,身陷十字路口
“金九银十”的日子里,陈铭(化名)感受到了久违的清闲。作为继承父母衣钵的苏州服装人,陈铭的成长也几乎与服装业的发展起伏一致。
以往的这个时候,他吃住都在工厂里,连和异地的妻儿视频通话也总是匆匆结束。但由于受到大环境的冲击,今年的日子明显比预期更艰难。
共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