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销全,不如创意新 
  新品牌的传播成本也在增加。 
  排队、营销、网红,是新茶饮出现时就带着的标签,现在很多人都看麻木了。 
  过去,几串葡萄化做一杯饮品的动图,能让人眼前一看,看完就想喝;创始人动听地讲述一下自己做茶的故事和初心,就足够动人。 
  现在,当所有人都在讲相同的故事、拍出风格一致的图片,吸引力也随之减退。 
  “两微一抖”还在,火起来的难度却越来越大,对‘真创意”的考量更严格。 
  佘越的11miles新店刚刚在广州开业,小红书里晒图打卡的不在少数。这家店全蓝的风格让人眼前一亮。在设计理念的打造上,追求环保、追求装置变换的设计感,都有立刻抓人的效果。 
  据创始人佘越介绍,打造这样的风格,也是给消费者一个认识的机会,先把他们吸引进店,全新的设计风格,才有更多关注度。 
  传播渠道也在发生转移。 
  消费者逐渐看腻了微博、微信里的吃喝玩乐类资讯,抖音、直播抢占注意力,如何在新的渠道传播,产品和概念是否适合,也是新品牌要考虑的。 
  有野心,不如资金厚 
  那些看起来通过产品、营销致胜的品牌,真正的内核是资源和资本。 
  可以发现:凡做直营不错的品牌,都拿到了融资;凡做加盟不错的品牌,都靠长期发展积累了团队。 
  但资本的目光在从茶饮业褪去,留给一个新品牌试错、积累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受关注如喜小茶,也在开出后不久就被山寨。喜小茶有喜茶的前车之鉴,做好了各方面的完善。但对于新入局的品牌而言,既没有喜小茶的经验,也没有和喜茶一样可以相对从容处理品牌发展期问题的充裕时间。 
  唐饮的创始人2007年入行,从业10余年,资金、团队成熟的情况下,品牌还小范围试卖1年多才正式推出,取得了不错的回报。而更多资深的团队,副牌还没受到关注就已经折戟。 
  在广州开店之前,佘越已经在潮州等地开过3家店,但初入一线城市,选到合适的位置都是个头痛的问题。 
  另外,这几年总有老板构想联营模式拓展,让加盟商掏钱,自己开店。这背后最大的难题,是受限于“资金配不上野心”了。 
  原来是上本科,现在是考清华 
  开茶饮店依旧是很多人眼中的好项目,拿着几百万跨行而来的的入局者越来越多。 
  市场也并不是完全悲观。在商场负责招商的朋友,会不断寻觅新的品牌入场。喜茶和奈雪的茶等品牌,已经在很多城市的主流商圈开过店,新鲜感过去,热度平稳。 
  但商场对流量永远饥渴,需要新品牌唤醒活力。 
  只是对入场者来说,没经验、没资本、没人员入场,要把店开成,将变得越来越难。 
  做火一个品牌,原来是考本科,现在得考清华。综合实力足够强劲,才能留下。 
  来源:咖门 作者:政雨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喜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