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岳峰认为,对于零售企业来说,线上业务无法瞬间爆红,需要长久的积累、引导、普及、沉淀,在消费者心中形成认知,并逐渐认可。“线上业务只能是业务补充,而很难成为其业绩支撑。”
三年持续亏损
永旺发力到家业务,或与其门店经营不如预期有关。比起刚进入内地的高歌猛进,近三年来,永旺的业绩却有些低迷。
永旺的前身是日本的“JUSCO株式会社”,在中国香港顺利布局并成功登陆港交所后,1996年7月永旺在广州天河城开下内地首店。此后,将触角伸向了北京、青岛等地。
财报显示,2019年永旺在内地实现收益52.55亿港元,同比下跌0.8%;亏损达到8080万港元,较上年亏损的5980万进一步扩大了35.12%,而2017年则亏损4150万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内地”纳入永旺上市公司主体的只有广东永旺和永旺华南。截至2019年,两家公司在广东经营综合百货和食品超市共计33家门店。这也就是说,亏损的只有华南地区部分门店,其它地区门店的销售数据永旺并未公开。
根据永旺官网介绍,目前其在中国共经营涵盖综合百货超市、食品超市、便利店等400多家不同业态门店。
陈岳峰指出,永旺的业务中规中矩。日本零售业有一个特征,就是它不断调整,逐步适应,属于慢热型,永旺的购物中心和超市业态等都属此列。
“华南区的遇冷,一是华南区的商业较为发达,大部分头部企业和区域企业都各有特色,尤其购物中心这块,华南的购物中心一直比华北、华中等地的运营能力要强一些,大卖场这块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零售企业都是各有千秋,永旺很难在其中拔得头筹。”陈岳峰说。
(来源:时代财经 詹丹晴)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永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