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中石化卖菜 什么才是跨界的正确姿势

  近年来,“跨界创新”的说法逐渐走红,许多企业在寻找“第二曲线”的同时,也担心自己的行业成为别人的“第二曲线“。

  2月15日,中石化微博官宣“卖菜”。号称“不下车、不开窗,一键送到后备箱”的贴心服务,激起一众热议。位居财富500强次席的中石化“屈尊”卖菜,不少热评惊呼: “跨界打劫让人防不胜防”,“零售店打死也想不到,干掉他们的是加油站。 ”

  话题发热的背后,往往是头脑发热。对中石化卖菜的成功率,我持谨慎态度。

  因为 跨界与否,从来不是生意的本质。

  生意的本质是供-求

  要理解生意的本质,一个字: “易”。

  易,就是交换: 客户用什么(钱/精力/时间……最常见的就是“价格”)换什么(产品/服务/结果……简单说就是“价值”)。

  翻译一下: 客户用什么价格(99元),在中石化加油站换什么价值?(一份蔬菜打包14斤,送到后备箱)

  问题是: 这个交换值不值?

  要回答值不值,两个字: “供”、“求”。

  从需求方(客户)来看,这个价值能否满足需求? 从供给方(中石化)来看,这项业务能否实现盈利?

  遗憾的是,两个方面的答案都不容乐观。

  用户目标的三个方面

  从“求”的角度来看,前文(《“非典型用户”的用户目标》)提到,“用户目标”理论要求我们问: “用户拿我的产品完成什么目标? ”,而不是“我的产品有什么卖点。 ”

  具体一点,分析任何需求都可以从用户目标中拆分出三个子问题:“谁在买?”、“怎么买?”、“为什么买? ”

  简称: 用户、场景、目标。

  用户: 谁会在加油站买菜? ――请注意:没有人会去加油站只为买菜,所以潜在用户(加油者)最大的特点是“顺路”。

  场景 : 在加油站的场景买菜有何特点? ――通常人们在加油站停留时间短,既然是顺路,也不会为买菜停留太久。

  目标: 用户为什么选择在加油时卖菜? ――是因为菜品质量好、搭配合理健康? 还是价格低、省时省力? 或是像中石化宣传的“无接触”来降低感染风险?

并不讨喜的用户口碑

  加油站买菜不是刚需

  加油站并非买菜的唯一途径。 与其他途径相比不难发现: “质量、搭配、价格、效率、安全”这5个方面,加油站都难以符合预期。

  论质量,有用户在易捷APP的订单评价中晒出了图片,菜品质量堪忧。

  论搭配,事先打包好的搭配没有个性化修改的可能。

  论价格,每斤均价7元(99元14斤)的综合蔬菜并不便宜。

  论效率和安全,无论社区小店还是网上平台,哪个不是送货上门无接触?

  据调查,疫情期间主要的食品购买渠道为社区小店、电商平台、生鲜平台、跑腿代购平台。 道理很简单――疫情期间的最大刚需是:能不出门就不出门。

  而疫情过后,“安全无接触”的关注度逐渐回落,“一键送到后备箱”的噱头更不复存在,在加油站买菜显然难成气候。

  “便利店老大”难掩尴尬

  从“供”的角度来看,中石化卖菜也不算是不务正业。除了人们习以为常的“两桶油”之外,中石化还有个隐藏身份: 便利店行业规模第一

  根据2018年《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的数据,全国10万6千多家便利店中,中石化一家就占了27259家,四分之一。 而一线城市白领们津津乐道的7-11,不过1882家,排名第十。

  不过,这个老大的收入却有点尴尬。根据中石化官方2019半年报,遍布全国的27362家易捷便利店,实现非油业务总收入为167亿。这是什么概念? 翻译一下: 单店日均收入3372元。

  怎么个尴尬呢? 全国便利店平均单店日均收入是4936元(2017年),不算中石化的话,这个数字会上升到5473元。这个规模第一却大而不强,拖了全行业的后腿。

  顺便说一下,中石油旗下的昆仑好客以19000多家店位列次席,2018全年营收231亿,单点日均收入3212元,也算是难兄难弟了。

  (本文写作过程中,在多家媒体见到2018年中石化易捷的销售额620亿元的报道。但在中石化2018年报中未列明非油品收入,以相关数据逐项相减得到的非油品收入为573亿。 本文采用中石化官方2019年半年报,列明非油品收入167亿的数据。 得到的单店日均营收也与中石油相印证。 另外,“非油品”系指包含便利店、广告、餐饮、车服务等全部除油品销售之外的业务,纯便利店业务的数据应更低于此数字。)

  增收是一道算术题

  为了增收,中石化也没少折腾。

  2012年底,中石化就推出了B2C网购平台。2014年起,陆续引入大润发、顺丰、1号店等合作伙伴。2015年,联姻山地本地农产品品牌,试水过生鲜食品、安全农产品、烘焙产品、营养早餐等。新零售风起后,还在不同地区开设过无人洗车、免税店、无人便利店等新潮玩法。 然而效果大都乏善可陈。

  为什么收入上不去? 这是一道有趣的算术题。

  本质上说,任何行业的营收公式都是一样的:收入=客流量X转化率X客单价X复购率

  以2015年的上海为例:847家加油站服务了289.2万辆汽车,平均每家加油站服务3414辆车,这就是客流量。 汽油消耗量365万吨,约合每辆车1729升/年。 按照每次加油约35升计算,平均每年光顾加油站50次,这就是复购率。3414辆X50次X365天=467,也就是说平均单站每天接待467辆次。

  如果中石化想达到便利店行业平均的5220元单日收入,按照每10辆车就有一辆买东西(转化率10%),客单价就要达到112元以上。 要知道,像全家、罗森这样的便利店“专家”,客单价一般在10~15元之间。 看来要稳定增加营收,加油站内的便利店任重道远。

  增收乏力,不如控本?

  从大类来看,便利店成本主要是三块: 货品、房租、人工。

  货品:进货成本的降低主要看选品和供应链管控。 高毛利、快周转的品类自然是香饽饽,对便利店而言,这个品类就是鲜食。供应链管控是另一条路,发展自有品牌产品是必由之路。所以,一边在加油站使劲叫卖自有品牌的矿泉水和燃油宝,一边试水卖早餐、咖啡就是这个道理。

  房租:由于大都开在自己的加油站里,易捷的房租成本大概率要低于租赁商铺的友商。 虽然不算什么本事,但背靠大树还是好处明显。

  人工:这就要看隶属销售公司非油品业务的易捷和油品业务怎么谈判了。 加油站的员工算是主职加油、兼职看店么? 如果不接过来,便利店营收的任务如何实现针对性考核激励? 如果部分接过来,工资成本以何比例分摊?

  从这三部分看来,和加油站分担房租是易捷的优势,靠选品和供应链控制成本是易捷正在探索的领域,而员工成本是易捷要从母公司争取的优惠政策。

  便利店生意的本质

  是时候给出一幅完整的拼图了。

  便利店行业真正的龙头,是全球开店近7万家的7-11。 在日本,7-11的单店日均收入是65万日元(约合人民币42200元),在北京,254家7-11便利店2018年的营收突破21亿,单店日均营收23244元。 看来,利润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 。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卖菜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