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警惕实体零售第三次电商泡沫

  后期经历重大人事和业务调整,目前网站已链接至万达传媒(www.mediawanda.com),网站明显位置,仍然显示:飞凡网,中国唯一“线下实体+互联网”大型开放平台。同年,达达正式上线,2016年与京东到家合并,近期更名为达达集团。

  每个零售商都有个平台梦,销售超过100亿的零售商就更为强烈。除前述案例,还有百联的i百联、华润万家的华润通、永辉的永辉生活……综合来看,大部分实体零售的平台实践是失败的,有的案例被广而告之,有的自己默默承受,很多牙掉了吞在肚子里,没露出一点声色。

  第二波泡沫的教训,与第一波类似,重点是高估了对实体渠道资源(包括门店、会员、厂商)的整合能力,低估了在打造平台过程中,所需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及庞大的资金和人才投入的要求。事实证明,只有极少数企业可以以平台化的业务模式生存。

  第三次:疫情助推,谋求分割到家份额。

  到家业务发展多年,总体上进展不大,即使是在超市行业的占比,疫情前平均也只有总体销售额的3%左右。但在今年春节期间却因意想不到的原因爆发,无论是开展到家业务的企业数量,还是企业投入的资源,无论是用户数量,还是销售规模,都明显提速。

  综合各方面的数字,无论是线上平台,还是实体零售的到家服务,在春节都至少有一倍以上的增长。线上平台以京东到家、美团、饿了吗、每日优鲜等为主,京东到家和每日优鲜有3倍以上的增长。实体零售中,百联、家乐福、沃尔玛、永辉、步步高、天虹、利群、北国、大商、重庆商社等企业,均出现了到家订单暴涨,不得不从总部和其它业态抽调人手的情况。目前了解到,还有大量线下企业正在计划或正在实施进入到到家业务中,这一波泡沫已经显现。

  需要注意的是,疫情期间的需求并非真正的需求。疫情期间,全部家庭成员的一日三餐都在家里解决,需求扩大二三倍非常正常。这是一次特殊的风口,恢复常态后,市场总体份额必将大幅下降。

  另外,疫情期间,消费者没有太多的选择,对到家服务的功能、体验和效率没有太多要求,即使有很多不满意,也都可以忍。正常之后,我们的服务水平、运营效率、商品质量是否能够满足需求?是否能够在强手如林中抢得一块蛋糕?同样,到家业务也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成本、人力成本、供应链成本等,需要考虑自身持续的投入能力。

  在互联网巨头提出“新零售”、“智慧零售”、“跨界零售”的各种概念中,实体零售总体保持冷静。但是因为市场的突变,线下零售企业无法淡定,正在走入第三次电商泡沫之中。(对到家服务的分析,详见协会原创系列文章《到家服务疫情后迎大考》等)

  有行业专家认为,“现在已经没有线上线下之分,只有是否数字化之别”。从趋势看,大家普遍认同。但在,在特定的时间点或者较长时间内、对特定的企业或者大部分企业,线上线下之分还是非常明显的。线上业务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仍然是没有确定方向和位置的重大的战略部署。

  线上业务一定有未来,到家服务一定有市场,同样精致化的商品管理和服务,良好的体验和互动,丰富多彩的消费场景,也有很大的空间,也是致胜的关键。我们是扬长避短,还是取长补短,这是个重要的问题。

  (来源:中国百货商业协会CCAGM)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实体零售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