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彩闪烁的电视机前,方便面相关的广告也逐步退居幕后,取而代之的,是滚动播报的一条条看似无关的数据和新闻:
——2007年,中国铁路第6次提速,最高运营时速达到300公里;截止2016年9月,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万公里,旅行时间被大幅缩短,接下来我国还将试验时速500公里以上的更高速度技术;
——2015年,中国流动人口在30年来首次下滑;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农民工监测调研报告显示,自2011年以来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下降,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工比重不断下降,跨省流动农民工在2015年也比上年减少;
——截止2016年底,我国在线订餐外卖市场用户规模超过2亿人,其中63%的订单来自白领商务人群,30.5%来自校园学生市场……
一个全民爱吃方便面的时代,就此戛然而止。
03
尽管此后,伴随着市场的细分和高端品牌的创立,方便面厂家也能艰难度过寒冬。2019年上半年,中国方便面整体业绩迎来罕见的增长,销量同比增长1.4%,销售额同比成长7.5%。
然而重新崛起的泡面市场之外,终究有些东西,已经和那个远去的奥运年代一样,不再复返。
今天,我们在这里讲述泡面的漫长历史,并不是在呼唤这一种高油盐食物的回归,而是以泡面为样板,去探索和诠释那些游离于精英视角之外的“普通食物”、“平凡个体”烙印于人类命运之上的涓滴刻痕。
一袋普普通通的泡面,仅能供一个成年人一餐所需,而千千万万袋这样的泡面所汇聚而成的力量,却曾经深刻改变过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历史前行的轨迹。
在一水之隔的日本,名不见经传的安藤百福不会想到,自己为了抵抗饥饿而发明的速食拉面,将会对这个国家往后的经济发展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
战争之后的日本,农村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生活成本日益增加。许多公司将男职员派到城市的周边地区,开拓商机,形成了“远家独居”的社会现象。在那段日本战后的“蜗居”回忆里,是廉价而味美的速食面拯救了他们疲惫的灵魂。
另一边,日本现代社会所兴起的女性独立思潮,也与日渐风靡的泡面,将女性从繁重的厨房事务中解放出来,有着很大关联。
如今的日本,最大的泡面生产商,正是由安藤百福亲手创立的日清食品株式会社。
按照日清官方的说法,这个名字来自于安藤百福的一句名言 “日々清らかに豊かな味をつくる”(每日纯粹地创造丰富味道)。
平凡如一袋方便面,同样可以有着属于自己的坚守和追求。
正如此次疫情之中,无数汇聚在一起的抗疫力量一样,他们之中,有官员、有学者、有企业家,但更多的,则是和我们一样平平凡凡的普通工人、快递小哥、武警战士。
在历史学研究中,日常饮食一直很少是学界关注的对象。就连《拉面:食物里的日本史》作者顾若鹏本人,专攻方向也是日本战争审判与中日关系史。相较于千篇一律的面孔,宏大的命题往往更能激起读者的兴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前者没有价值。
在纵论共享办公的风口、挥斥商界诸般挑战与机遇的同时,我们同样不能忘记,那些城市空无一人的街道、商场背后,是谁在默默推动着整个社会的运转和前行。
故事的最后,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里的深情絮语,或许可以作为这篇平凡文章的一个注解:
“普通食物、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像精英人物的决策一样,同样改变着历史的演进,又同样侵入着人们世代相传生活的每个层次。”
(来源:财经无忌)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方便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