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新玩家蜂拥入局:“五毛辣条”突围记

  以30年前的一包“五毛辣条”为起点,辣条行业已经发展到近六百亿规模。

  从粗放式的家庭小作坊到全自动的工厂,从单价五毛到十元一包,辣条企业也迎来了飞速的发展。

  麻辣王子(玉峰食品)的创始人张玉东告诉锌财经,15年前的行业发展初期,企业拥有上千平米的厂房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年销售超过500万的企业,员工月薪也只有几百元,但现在,不少企业规模已经超过2000万,员工的工资也到了近4000元。

  辣条产品在迅速占据市场的同时,“垃圾食品”的质疑却从未消失。每一次食品安全的爆发,都对企业造成了伤害和打击。

  挫折背后,辣条企业砍去低端产品,投入成本改建生产线,提升产品质量,希望脱去一直以来“脏乱差”的标签。

  面对地方标准不统一引来的尴尬,企业寄希望于未来新国标的提出,但这也将是对行业的一次大洗牌。

  老玩家在升级自身之时,这块大蛋糕也遭到了新玩家的抢食。过去几年,三只松鼠、金丝猴、盐津铺子等食品企业都推出了辣条产品,其中部分企业将辣条作为了重点项目。

  高端化、健康化是目前辣条产品想要打造的关键词。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告诉锌财经,辣条行业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从拼口味,到拼布局渠道、分销的速度,再到拼品牌,第四个阶段的重点放在了健康上。

  “五毛辣条”创造了近600亿市值

  距离第一款辣条的诞生已满30年。用一台老旧的米线加工机器,装在自家简陋的院子里操作,1998年湖南平江县三市镇的李猛能与邱平、钟庆元三人研制出了第一款辣条——一种面筋类型的熟食制品,融合了当地豆筋和酱干的特色,加入了咸味与辣味。

  后来,这类面筋制品迅速走入全国的大小街巷,被人们称之为“五毛辣条”

  那一年,年仅29岁的张玉东刚从部队退伍回家,开始做茶叶生意。

  但让他奇怪的是,当他走在平江县三市镇的街上,一种带着孜然、花椒味道的麻辣香味充满了整个镇。这种味道提醒着他,家乡正在被辣条这种零食所改变。

  他迅速转变了创业方向,冲着这个新商机前进。这个新品类的制作并不困难,他还记得,当时辣条的最大用户是小学生,后来迅速扩张到中学生、大学生、白领。

  林更新在综艺里吃辣条

  “当时是闭着眼睛自动赚钱,市场供不应求,生产能力跟不上市场的需求。”张玉东向锌财经回忆道, 从1998年到2002年,短短不到3年的时间,辣条已经变成当地的畅销产品。

  “即使稍微调高一点价格,辣条的销量也几乎没体现出来影响,辣条市场完全处于饥饿的状态。”

  同时,因为在1998年本地的酱干行业陷入低迷,酱干的原材料大豆大幅度涨价,“一大帮做麻辣豆皮、麻辣豆筋的同行转行,进入了辣条行业。”市场迅速变得拥挤。

  原本生产酱干的作坊,多数变成了制造辣条的厂房。2003年,张玉东也买下了几家酱干作坊进入了辣条行业。从开始的两台机器,发展到几十台又到几百台。许多平江人选择去辣条工厂打工,他们习惯称呼其为“麻辣厂”。

  辣条的畅销也改变了民营企业上下游赊账的传统,张玉东记得,进入行业仅半年后,因为市场需求大,经销商常常提前打款,“他们用现金排队,企业就会优先考虑。”

  在三年不到的时间,平江80%的辣条企业都形成了“先款后货”,这种模式帮助了上游供应链的资金回笼,也让辣条的原料供应和产品质量更具有保证。

  另一边,卫龙的创始人刘卫平将辣条带到了河南漯河。刘卫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在1999年8月5日凌晨3点乘坐2153次列车到达了这个陌生的城市。

  最开始卫龙辣条也是小作坊生产式,人造肉、豆皮等原材料是从湖南平江带来的,再拌上辣味的调味料拿到市场上售卖,一开始的市场反响就不错。

  偶然的是,在2000年,湖南和河南两地都对辣条进行了改良。在三市镇,辣条的发明者邱平开始在产品中添加了甜味。

  而身处漯河的刘卫平偶然遇到了一位卖牛筋面的老太太,被启发的刘卫平在产品中加入了焦糖和辣条面,因为形态似“鳝鱼”,便起名为“鱼条”。两者不约而同地选择,让辣条在口味上形成了麻辣加甜的定位。

  由此,“南玉峰北卫龙”的格局初见雏形。根据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辣条厂家一千余户,产值至少达到500亿-600亿元,湖南与河南二分天下。

  被质疑的辣条

  身处一个迅速发展的行业,面对需求旺盛的消费者、不惜提前打款拿货的经销商,辣条企业的第一反应都是扩张,至少让产量跟得上销量。但同时,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个行业也造成了拥挤的局面,竞争必不可免。

  低价的竞争手段,也曾出现在辣条行业。张玉东还记得,当时行业里有一位同行,在全行业调高价格时,通过降价的手段赢得了市场。张玉东强调这是个案,普通的小厂无法承担低价销售背后被压缩的利润。

  辣条产品价格的提高才是整个行业的大趋势。在过去几年,辣条行业有4到5次的整体涨价,频率是平均每两年调一次。

  事实上,辣条行业的涨价是大势所趋。张玉东告诉锌财经,“不调价的话,我们没有空间,上游的供应商赚不到钱,势必会从原材料的品质上做手脚、下功夫。”

  淘宝搜索“辣条”,产品价格有所提升

  辣条行业门槛低,确实存在的经营不规范的状态。一开始辣条行业的企业以粗放式家庭小作坊式为主,“如果产品在市场上有质量问题,产品退回后,有一部分企业会重新加工再次投入市场。”

  张玉东说,在“闭着眼睛赚钱”的状态下,很多企业并没有提升品质的意识。

  另一边,屡次爆发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以一种被动的方式让企业不得不规范生产,成本的提升,间接地引发了涨价。

  第一次冲击是在2005年底,中央电视台曝光了平江县一家食品厂使用违禁添加剂富马酸二甲酯(俗称霉克星),这给高速发展的辣条行业来了一次急刹车。

  当时张玉东在当地食品行业协会里任职常务副会长,他记得央视和很多媒体都发布了相关报道,当地的从业者、职能部门也非常重视。

  通过这起事件,辣条整个行业进行了大整顿,经历了地毯式地检查。2007年,国家质监总局将平江列为全国食品安全重点整治县。

  平江县食品行业的相关龙头企业不得不联合起来,以平江县食品行业协会的名义,以自费的方式筹集资金,邀请行业专家进行研究,申报了面筋行业的地方标准。

  最后与湖南省标委签订了湖南省地方标准《湘味面粉熟食》,填补了国内此类食品标准的空白。

  “辣条企业到外面去参加会议,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什么的,别人问起来,我们脸红。”张玉东提到,当时辣条企业遭受了极大的质疑,“企业赚了钱却没让自己的腰杆挺起来。”

  食品生产标准的提高,影响最大的是辣条行业的小微企业。

  “每一次辣条食品安全风波以后,我们行业的从业者都有巨大的投入,这个投入是做改善,确保我们环境卫生的达标,”张玉东说,“2005年之后我们又有一批(辣条)企业离开平江到外面去了。”

  在2012年,随着地方标准的再次升级,很多生产企业要么被地毯式整治、封厂,要么到他乡做生意。

  今年央视3·15晚会节目曝出的辣条生产车间脏乱差,被认为是行业里影响最大、波及面最广的一次曝光。

  一个食品行业的业内人士告诉锌财经,在315事件爆发之后,这个行业对低端产品、低端生产商的洗牌正式开始了。

  他提到,“3·15曝光”导致校门口的夫妻店、偏高端的商超渠道已经强制下架或者主动下架了辣条产品,地方政府对当地的辣条企业的这个检查和整改的要求,频率也比之前高了很多。

2页 [1] [2] 下一页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辣条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