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每日优鲜徐正:新物种进化论

  7、几点创业思考

  刚刚其实简单过了一遍每日优鲜的创业历程,一开始为什么想创业的,创业以后我们基本面的思考,在这个思考下,我们做的一些事情。我觉得中间有经历很多艰难的选择和思考,我们也愿意在这样的问题上多想一想,再做出这些决定。

  我个人也有一些感受和总结,就是0到0.1,0.1到1再到10,我上面只说了还算可以的三个项目,其实我们内部死掉的项目还一大把,结合这些项目执行过程,我们也有一些复盘和感受,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关于精益创新的几个选择

  1、最重要的是0:“创新大概率是会失败的,如何面对不确定性:享受,接受,忍受?”

  我觉得第一个最主要的是0,要想清楚,创新大概率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当时内部选的一些Leader,我们都会做下性格测试。有些人天生就不适合做创新项目的Leader,他可以当很好的二把手,当不了一把手,因为大家面对“不确定”的心态是很不一样的。

  后来,我总结下来有三种:

  1、享受。2、接受。3、忍受。

  有一种人就特别焦虑,事还没有来,他就失眠,很可怕的,就等于在战场上你还没开始,就吓死了,我觉得这样活得很累。

  在创业过程中,我觉得面对最多的就是不确定性,而且如果说有什么是确定的话,大概是失败。所以心态要好,要享受那种不确定性,享受那种九死一生的比例,你不享受你去打工就好了。

  想清楚为什么从那个0要走出来,其实很多人是最初那一步都没想明白,心里那个CPU就没装对,明明是一个PC的CPU,你跑服务器的事就有点累,就天天死机,CPU受不了,心脏受不了,所以我觉得这一点真的是要想明白的。

  甚至每6个月,自己要尝试走一天,散散步,想一想心脏坏没坏,没坏继续走。不然,没想明白的话,你还耽误别人,要一堆合伙人、投资人,人家跟着你一起创业。有一天,你说我CPU受不了了,这个可能是挺痛苦的事情,跟脑子都没有关系。

  2、0到0.1:“创新是用有限资源去探索无限可能,如何单点实验:30分,60分,90分?”

  0到0.1,这里面我觉得就是如何用你最有限的资源去探索无限地可能,本质上是这件事,做单点实验,当时有本书叫精益创业,里面讲的最小化产品(MVP),我估计很多人都知道。

  但我觉得它在执行的时候有问题,我们当时也让很多人去看这本书,但项目跑下来很痛苦,那个MVP做的特别差。后来,我们自己稍微加了一点,我老跟人讲,我说你这个产品不对,这不叫产品,根本就是缺胳膊少腿,我说最小化产品起码得是个产品,怎么也讲不明白。

  后来有一天,急中生智也好,还是什么也好,就是我们内部交流的时候,找到了一个比方,这个比方跟大部分人一说,他就理解了,什么意思呢?

  我们发现有很多产品还很烂就去面世,还说自己是精益创业,因为那书上写了,再烂的产品,都先赶紧去上市,然后得到用户反馈,再快速迭代,都是这个套路。

  我就给他打了一个比方,我说假设你要测试我徐正吃不吃美人计,你找了一个产品也特别好,让王老师(王岑)晚上敲我的房门,我肯定是断然拒绝的。然后,你就跑回去说,经过我们测试,这个用户没有这个需求。

  大家就听明白点味道了,就是你再烂得是个产品,再怎么着得是个女的来敲我的门。

  所以,好多创业公司打着精益创业的幌子,拿了一堆零件出去,要快速迭代。我们当时内部讲是30分还是60分还是90分的产品去上市哪种是最好的,我觉得30分就是刚刚讲的这个比方,但等到90分其实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一个产品从60分做到90分,虽然只多30分,多的这30分,不见得是创造了多么好的客户价值,它其实创造是竞争壁垒。

  我一个手机是智能的,这就叫60分,智能的做到iPhone那样,那是90分,其实对用户价值没有多多少,多的是竞争壁垒,并不是测试用户有没有需求,这个要分辨清楚。

  所以,为了打造那个东西多花30分,浪费了很多时间、成本,90分竞争力特别好了,扔出去没需求那损失更惨重!

  而一个公司真正把产品打造到0-60分的阶段,其实花不了多少成本的。从60分-90分才是巨大成本,就像我们内部立项那个Box的项目要不要研发时,其实你不一定要有智能算法、摄像头,你就可以判断出需求,你就请个人,站在写字楼大堂,把那个店搞好,人家来了,你就收钱买单。

  这个需求你不就测试出来了。你非得说我研发两年搞一个算法,算法完了以后把那个东西摆在那儿,又没人买,这不是浪费精力嘛。

  我觉得这一点其实是很重要的判断。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用在刀刃上,30分、60分、90分,我选择60分。90分有点浪费时间,30分有点浪费你的投入,投下去也不会有效果的。

  3、0.1-1:创新是非常慎重的All in,如何验证破局点:直觉,逻辑,事实?

  第三个事情,0.1-1,我觉得创新是一个非常慎重的all in,这是很矛盾的一句话,既要谨慎又要All in。All in其实就是一次赌上去的味道,你找到那个破局点了,就得把所有资源砸进去,但要非常慎重,慎重到什么份上?在我们内部也是各种,这个觉得这个是破局点,那个觉得那个是破局点,怎么去判断?后来我们定了一个标准,画了3个圆:直觉圈、逻辑圈、事实圈。

  这3个圆交集的就去all in,我说我们公司现在没那么多钱,没那么大,3圈击中,公司就给你砸钱。什么意思?直觉圈是什么?你一定要回到基本,你的产品是服务什么用户,你跟10个、20个、30个用户深度交流过,洞察到他人性的背后,为什么有这个需求。

  每日优鲜在线上卖菜,把菜送到用户家里的决定,是我们在对无数的超市和女性客户做过调研的基础上做出的。女人去店里购物,很多人说这是用户体验,都要去店里的,这是太不懂女人了。女人去店里购物,买什么都开心,除了买菜。

  女人不可能买菜会开心的,没见过。没见过两个闺蜜手挽着手,聊着八卦,翻着猪肉的,没有,不可能。你看女人在那个菜市场的状态,买完赶紧走。

  什么人是有那个需求?大妈。大妈们化化妆出门,去菜市场转一下,这是她一天的生活,秀一秀,她孙子考大学了,让大家都知道。

  所以,这些用户背后的人性感受是鲜活的,这是你一个产品立命立魂的东西。如果你作为一个PM、作为一个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这个没有找到,太空洞了。

  第二个事情是什么?逻辑。

  你起码顺着商业逻辑推演一下,为什么你能赢,你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和效率,因为如果逻辑你说不清楚,以后你也做不大。你作为这个项目的leader,说不清楚逻辑来自于什么,你就要所有人都去感受人性,他要是没有感受到呢?

  逻辑的好处是可以传播,起码你可以融资。你跟投资人讲,我们去超市看看女性客户的心理,人家不是那样的,你得在那儿说的清楚你的逻辑,为什么你能赢。

  第三是事实,就是数据。这三件事情凑一起就可以,缺一个,可能这个产品都是跑偏的。因为数据是一个事后阶段性的切片验证,跑着跑着变形了,再回头发现人性需求不是那个,这是不行的。

  所以,我们叫三环验证,想清楚这个之后,0.1-1就可以下注了,那个扑克打到这儿以后,也许每5张牌,看到了这三样,就可以下注了。到了5张牌,没这3样,你就Pass就好了。因为创新大概率是失败,我们要做的事情,我最大的筹码落在了不失败的项目上。

  4、1-10:“创新是长板与短板的排列组合,如何快速迭代:一掌打十八遍,十八掌各打一遍?”

  最后是1-10,好多公司发展到一个阶段,A轮或者B轮后的时候,融资了都高兴,高兴了之后,内部就开始觉得,自己得像一家公司了,一下子从民宅搬到办公室的时候,就突然多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岗位。也不知道那是干什么的。

  假设两个人打架,降龙十八掌都得来一下。原来我是一掌搞了一下,后来降龙十八掌要搞一下。我们发现凡是这样搞的项目基本都死了。

  你就看那些在我们内部评审过了的项目(我们内部过评审也跟天使轮、A轮融资一样)团队就开始觉得在这儿办公不舒服,自己的这个项目团队跟公司别的团队文化不一样、基因不一样,要搬出去,凡是这样的,后来基本都死了。就那些幺蛾子多的、鬼事多的项目基本都死了。

  所以,我想说创新1-10很重要,拿到一点点钱的时候,要想到你这点钱,放到你的项目上是沧海一粟,放到整个社会更是九牛一毛。你能做的事情是要忍得住,忍什么?经得住那种寂寞,没有人理你的寂寞。

  那时候最重要的事情是把你找到的那个破局点用一掌打十八遍。千万别十八掌各打一遍,分散资源了。

  二、所有的创新归根到底都是人

  1、“战略上all in新物种,组织上all in年轻人”

  当然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做的,除了战略上是all in新物种,我们组织上其实有一条all in年轻人。我们公司内高管基本都85后,我们另外三个合伙人,一个是88年,一个88年,一个89年。我们现在说再加合伙人,必须是90后。

  核心是什么?我们觉得重仓这些年轻人,我们是有收获的。我当时听过一句话,这个世界有伟大成就的科学家,爱因斯坦、牛顿等等,重要思想形成基本在25岁左右。就这个哥们儿如果30岁以前没有什么思想,到后头也不见得有特别多的思想再出来。

  因为我们原来学数学的,经常老师跟我们说,你搞数学研究,30岁没有成就什么,后面你就好好当教授,不要在科研的道路上再去奋斗了,这是很有意思的一句话。但隐隐约约,我觉得在我们来看,“30岁你都不能把一件事情做好,等你40岁做好,意义也不大了。”

  所以,我们重仓年轻人。因为抢那些什么功成名就的,抬头一大排的,我们也抢不过BAT,我就抢BAT看不到的下一代人。我们凭什么能在BAT下面活?我们看到了下一波的事和下一波的人,这是我们的思考。

  2、优秀是卓越的天敌。

  做得好不重要,做得好觉得自己不够好,才更重要。因为你都进步是会停滞的,一停滞就麻烦了,任何公司都这样,所以第一天就要营造那种文化,今天庆完功,明天就是一个“傻x”,从零开始,因为这已经是起点了。

  3、打造生物型组织的进化力。

  我觉得未来的组织,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我们公司有一个管理顾问是拉姆查兰,原来我们在联想的时候经常看一本书《执行》,战略、组织、运营三要素等等。

  好了,终于有机会请到他了,我跟他聊天,查兰老师说,《执行》那本书不要看了,已经过时了,我80岁的时候还会再写一本书,明年我就会写出来。

  于是我们请查兰老师花一天的时间来我们公司内部讲课。等到他讲完以后,我跟所有人说,一个人60岁都已经著书立传了,用20年的时间,80岁还要再革命自己。有人33岁就不进步了,我觉得接受不了。

  所以这种生物型组织很重要,查兰老师跟我们讲数据化运营,一个80岁的老人家,在一个中国互联网做得还不太差的公司,跟所有年轻人讲数据化运营是未来,crazy吗,是的,但我觉得这一点,其实很重要。

  所以,我们内部去看组织的时候,我觉得这种生命力和进化力是很重要的,未来就是数据化运营,所有事情都是数据化的。谁在这上面All in的最强,谁的生命力最强。

  我们现在预测、定价、货架的排列,所有事情都数据化,我觉得IT让一个组织有执行力,DT(Data Technology)让一个组织有决策力,这种技术革命就是这样。

  所以,当你做完这件事情以后,你的组织会变得特别柔性。我们原来说一个Leader管理边界是7个,我现在觉得,这个边界完全被打破了。我管30个项目,完全可以平铺管理,因为全部数据化了。这样一来,你的组织会变得特别柔性和灵活,完全是乐高式的。

  其实就是一层军长,一层团长,下头有带兵的。随便团长调过去,十几、二十个人的一个团队就可以立项干事,这种团长的训练很重要。因为你给了他全盘的数据和仪表盘,他打仗就很好。这跟美军现在作战一样,数据化的中台是很重要。

  我觉得未来5-10年,一定是一个生物型组织的形态。现在有的公司做得比较好,比如亚马逊,未来我觉得一定会是这样,这是一种核心能力。所以,我们大概这方面做得比较多一点。

  最后一句话:刚刚讲了这么多,以上讲的都是错的。

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零售“新物种”不是新零售

传统家居零售企业革新:以创建家居零售新物种为终极目标

创始人徐正自述:每日优鲜的新物种进化论

阿里CEO张勇:创造一个新物种比改造老物种容易

京东模式还是美团模式 家居零售这个领域将会出现什么新物种?

搜索更多: 新物种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