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茉莉太平洋技术研究院 美智UM)
在研发创新方面,爱茉莉太平洋投入不菲。其官方数据显示,2017年集团销售额为6.03万亿韩元(折合人民币356.5亿元),年投入于研发的经费为1195亿韩元(折合人民币7亿元),研发人员达到500人,拥有专利2294件,除了韩国三大工厂,在法国沙特尔和上海分别设有香水工厂和护肤彩妆生产基地。
在进行消费者洞察的同时,爱茉莉太平洋持续向顾客提供体验服务与全新美妆方案,并以顾客需求为方向进行创新。各品牌旗舰店向顾客提供多种体验服务,这包括量身打造个性化产品,肌肤测试及SPA等服务。
值得一提的还有,作为一个走原创品牌而非收购发展模式的企业,爱茉莉太平洋这两年加快孵化新品牌,内部项目“精益创业”已培育出的男性专用品牌“Bro&tips”,并推出面膜定期配送服务“Steady”等新概念。这些定制化商品与服务已在韩国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走向国际化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仍是最重要市场,引入新品牌跟进消费升级
爱茉莉太平洋官方披露的信息显示,在过去的五年间,该集团以多品牌策略在亚洲、北美、欧洲三大市场上创下每年30%以上的增长纪录。目前,全球事业的多元化经营正在加速推进,具体做法是,在已进军的海外市场上市新品牌,同时将生意版图扩大到高潜力新市场。
在2014年上海美丽妆园揭幕之际,徐庆培曾经将中国定义为该公司的“海外桥头堡”。

(位于首尔的雪花秀全球旗舰店)
卢智蕙在接受《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中国市场销售增长告别高速增长期是自然而然,但中国市场的重要地位并未因此动摇。“中国市场仍然是爱茉莉太平洋最大、最重要的海外市场,具有文化和地理相近的天然优势。”
进入中国26年,爱茉莉太平洋集团相继引入了雪花秀、兰芝、梦妆、悦诗风吟、伊蒂之屋、赫妍HERA、艾诺碧IOPE及吕等八大品牌,销售网点覆盖中国约280个城市,在百货、购物中心、化妆品专营店和电商等多渠道布局。
卢智蕙对于中国正在澎湃上演的消费升级大潮颇为关注,她认为发用品和高端化妆品是增长迅速的细分市场。爱茉莉太平洋的应对方法是,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进一步推进线上线下全渠道的发展,更快速地响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对已有品牌推出更多的新产品,并抓住机会点引入全新的品牌。
卢智蕙强调,实现“质”与“量”并重的可持续经营很重要,“爱茉莉太平洋要在中国成为一家受尊重、受欢迎的企业”。而在中国线上线下产品销售和体验的零售研究成果,将为他们进一步打进欧美市场提供借鉴。
开发中东和澳洲市场,加速出海迎来挑战
2018上半年,爱茉莉太平洋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方面明显在提速。3月,梦妆成功进军美国最大美妆零售商ULTA渠道,悦诗风吟成功进军日本,赫妍HERA与专业美发品牌AMOS PROFESSIONAL也成功登陆新加坡。与此同时,该集团关于中东与澳洲地区的新市场开发也正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化妆品财经在线》记者获悉,伊蒂之屋在进驻迪拜规模最大的迪拜购物中心之后,预计将进驻中东最大美妆市场——沙特阿拉伯。

(位于韩国乌山的爱茉莉太平洋故事花园)
不仅如此,南半球业务也在通过与大连锁的合作切入。兰芝在3月已正式进驻澳大利亚所有的丝芙兰门店,目前,爱茉莉太平洋正在推进集团同名旗舰品牌“爱茉莉太平洋(AMOREPACIFIC)”和悦诗风吟的拓展,两者有望于今年内进驻丝芙兰。

相对于此前开拓中国市场,爱茉莉太平洋如今加速国际化的路上,“客场作战”挑战重重。
“欧美市场的文化差异巨大,爱茉莉太平洋强调的内外兼修的‘亚洲之美’理念就很难被会意,我们要先转化为天然原料、功效等具象的表达方式,最终打造差异化的品牌形象要多走好几步。”卢智蕙表示,她们会选择与当地经销商合作,选择最有效的营销方式。
据卢智蕙透露,爱茉莉太平洋后期将加强对增速迅猛的东南亚市场的布局,继续深挖崇尚自然、乐活理念的美国市场。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记者 刘颖) 共2页 上一页 [1] [2] 美妆周报:爱茉莉太平洋重回第一 美即欲翻身 韩国31家化妆品企业1季度业绩曝光 爱茉莉太平洋重回第一 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发布2017社会责任报告 爱茉莉太平洋中国发布CSR 2030倡议 爱茉莉太平洋在纽约开首间快闪店 韩妆要进军美国了? 搜索更多: 爱茉莉太平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