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天下汇频道 >> 正文
“极为令人担忧”:人工智能行业的自我投资热潮引发华尔街泡沫警报

  处于人工智能热潮核心的企业正相互投入数十亿美元资金 —— 分析师表示,这种日益紧密的相互关联,正加剧人工智能行业的泡沫风险。

  9 月末,英伟达(Nvidia,股票代码:NVDA)宣布将向 OpenAI(非上市公司,代码:OPAI.PVT)投资至多 1000 亿美元。作为合作的一部分,这家 ChatGPT 研发公司将使用英伟达的芯片来训练并运行其下一代模型。

  这只是过去几个月里,紧密相连的科技巨头阵营中曝光的一系列交易之一。此外,英伟达还与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企业 CoreWeave(股票代码:CRWV)签署了一份价值 63 亿美元的协议 ——CoreWeave 是英伟达的客户,英伟达持有其 7% 的股权。另有报道称,英伟达向其客户 xAI(非上市公司,代码:XAAI.PVT)相关项目投资了 20 亿美元。而 OpenAI 自身也与甲骨文(ORCL)、CoreWeave(CRWV)及芯片制造商超威半导体(AMD)达成了多项合作。

  华尔街分析师指出,这些协议凸显出一个日益明显的趋势:以英伟达为首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供应商,正投资于自己的客户;而这些客户随后又会反过来购买更多基础设施供应商的产品。在另一些案例中,像 OpenAI 这样的基础设施采购方,也会对其供应商进行投资。

  接受雅虎财经采访的分析师表示,近期人工智能投资热潮中呈现的这种 “循环互动” 模式,主要引发两方面担忧。首先,这类交易的性质可能会夸大人工智能行业的实际需求,造成需求旺盛的假象。其次,专家称,这会使科技巨头的估值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此类交易消息已推动它们的股价大幅上涨),并将它们的命运捆绑在一起 —— 若其中任何一家企业遭遇冲击,整个生态系统都将面临不利影响。

  “最新的发展态势极为令人担忧,” 科技行业分析师、博克资本伙伴公司(Bokeh Capital Partners)首席投资官金・福雷斯特表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供应商获得了大量资金,却只是将这些钱重新投入到客户手中,而这些资金的使用效率可能很低。”

  康奈尔大学教授卡兰・吉罗特拉指出,供应商与客户之间相互提供资金支持的情况,会降低整个系统的 “韧性”:“一旦出现问题,影响会蔓延至整个系统,而非局限在单个环节。”

  传奇做空投资者吉姆・查诺斯(因在互联网泡沫时期成功预测安然公司倒闭而闻名)也对此发表了看法。他上周在 X 平台(原推特)发文称:“当市场论调都在说‘算力需求无限大’时,卖家却还在持续补贴买家 —— 难道你们不觉得这有点奇怪吗?”

  这类循环投资为何存在风险,最典型的案例出现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至 21 世纪初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当时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纷纷涌入网络建设与接入服务市场,却很快陷入资金短缺的困境。

  与近期人工智能行业的一系列交易类似,当时的设备供应商 —— 即提供路由器、交换机、光纤电缆及其他实现大众互联网接入所需硬件的企业 —— 通过提供贷款、持有股权等方式,向其客户(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进行投资。随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便可利用这些贷款和股权融资,从设备企业购买路由器或电缆等产品 —— 这类交易被称为 “供应商融资”。

  从账面上看,当时行业一片繁荣,交易规模庞大。1999 年至 2001 年间,思科系统(Cisco Systems,股票代码:CSCO)、北电网络(Nortel Networks)、朗讯(Lucent)等设备供应商,向互联网服务商及电信运营商提供了数十亿美元的贷款。

  然而,由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高度依赖设备企业的资金支持,自身财务基础却十分薄弱,当资金链断裂时,数十家互联网服务商纷纷破产。设备供应商因无人偿还贷款,被迫注销这些债务。

2页 [1] [2] 下一页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