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及隔离期对消费市场造成了巨大的困扰,原本火热的春节消费市场变得一片萧条。但在疫情减缓,管制解除后,消费市场将会迎来一波小高潮。
“首先是消费者心态的变化,人们更想活在当下;其次,是积压的年终奖金,这些热钱终归会流向市场。”
疫情发生后,一些新趋势的出现,给到了中国企业5个新的机会:
第一、线上消费习惯的加速养成,让更多用户有了线上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习惯,为此与个人消费品牌、消费习惯相关的行业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第二、满足社区需求的便利业务会加速发展,更多企业布局提供社区O2O服务业务;
第三、诸多企业被迫加强线上模式,在线型业务如教育、培训等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同时竞争也更加激烈;
第四、个人化交通方式的需求增大,新能源汽车、二手车买卖、甚至新的单人出行方式,都会迎来爆发期;
第五、人们将更注重健康,因此健康、保健、健身等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
4 办法——5个准备
2003年5月6日,阿里巴巴有一名员工确诊了SARS。随后,全公司隔离,马云懵了。
不过,马云和阿里巴巴最终挺了过来,不光通过关怀与激励稳住了人心,通过简陋的“线上办公”稳定生产,还发现了社会的真正需求——在线购物。淘宝就诞生于隔离期内,阿里巴巴也因此涅槃重生。此后,内部凝聚力的高度统一,成为阿里最有力的武器。
阿里巴巴SARS期间带来的启示:“对内凝聚力量,对外发现趋势,不等疫情结束,直接上马淘宝。”
如何在危难时刻凝聚力量,如何成功应对挑战,转危为机,如何实现绝境逢生?君智战略咨询董事长谢伟山在这次公开课的直播中,带领大家从五个维度展开思考,而这正是中国企业在眼下这个拐点需要做的。
第一步,重整战略。
面对新的竞争形式,重新思考企业与品牌定位,重新调整战略,“重整战略的核心点是处理好和竞争对手的关系。我们该如何联合同行的力量来获得发展?”
第二步,寻求创新。
疫情可能会带来新的需求,比如对健康和保健的需求,比如提升人体免疫力的需求。这时候,果断放弃原来的计划,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的创新,毕竟任何一点微小的进步,积累起来,将形成巨大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第三步,积极布局。
不要消极等待,而是着眼已经发现的趋势,积极布局未来。停下来不是为了等待,而是为了下一次更好的出发。
第四步,强化品牌。
产品力是企业的基础,品牌力则是企业的真正免疫力。现实的疫病终将过去,而商战中的流行病一直存在。如何强化品牌?这是每家企业自始至终都要考虑的问题。
品牌的宣传,最好的方式不是自己宣传自己,而是社会各界愿意为你发声,愿意为你点赞。
第五步,调整运营。
“很多企业平时常说没有时间练内功,这时候正是一个机会,现在的每一分提升,在疫情结束后,都会让企业的力量倍增。”
5 未来
现实的疫情终将过去,但需要警惕“价格血战”再临
在过去的几十天里,中国企业家已经展现了自己的担当与风骨,捐钱捐物,抗病救灾。不过,对于企业来说,一切的重心都要恢复到经济中来。
2月10日,很多企业已经复工或者线上复工,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将开始提速,竞争也重新开始了。
谢伟山强调,中国企业这时还应该警惕的是“价格血战”这个商业瘟疫的再临。
工业化带来的物资丰富,全球一体化带来的市场扩大,共同放出了“价格血战”这个魔鬼。低价竞争,对产品力的忽视,将是恶性循环的开始。在过去20年中,中国产品曾经因为“物美价廉”迅速席卷全球,但当成本上升时,沉迷“价格血战”一定会拖垮很多企业。
如何应对价格血战?
首先,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找到社会真正的需求很重要,“未来,资本将更谨慎,绝无可能将钱一股脑儿投向同质化的产品?因此,如何找到自己独特的竞争力,是活下来且活得好的关键。”
其次,产品力一定要提升。疫情之后的中国人,将会更加冷静,也会更加谨慎,“货比三家”将成为常态,但对于价格的敏感反而会下降,这时候,比的就是产品力。
最后,是以品牌提升带动的全面螺旋上升,是全面的“战略创新”。
目前,西方管理理论,基本都是为了解决应用问题,如高效率、流程快、标准化,本质上是提升运营效率。中国企业需要从东方智慧中汲取养分,从内部人心到外部环境,从战略方向到执行细节,一一有所创新才是关键。
来源: 微信公众号: 财经无忌 贾磊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