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证券分析师崔健表示,房地产债券发行经历了2015年-2016年的扩容后,进入相对平稳的平台期,而由于地产债的期限多为3-5年,所以2018年-2021年是地产债的偿还高峰期。2018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地产债的总偿还量达到1292.67亿元,2019年上半年总偿还量达到2116.51亿元。
也正因为此,集中到期下部分房企发债明显加速。11月8日,中国恒大公告显示,其附属公司景程有限公司发行5.65亿美元于2020年到期的11%优先票据、6.45亿美元于2022年到期的13%优先票据、5.9亿美元于2023年到期的13.75%优先票据,在新加坡证券交易所上市及挂牌。合计融资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5亿元。
11月19日,恒大再次公告称,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景程有限公司、恒大地产、天基控股及附属公司担保人于当日就发行总金额为10亿美元的增发2020年票据与中信银行(国际)、光银国际及海通国际订立购买协议,利率为11.0%。
“扎堆”发债融资,让各大房地产企业今年的发债额度“捉襟见肘”。根据Wind企业注册情况统计,万科今年注册发债额度为230亿元,目前已使用190亿元,剩余仅仅40亿元;金地注册额度为80亿元,目前仅剩30亿元;富力地产年初注册额度为80亿元,目前仅为18.3亿元。而武汉光谷联合集团、中粮地产、上海张江高科、广州高新区投资集团等9家房地产企业今年都已满额发行。
房企资金风险整体可控
“2018年以来,地产债的回售到期规模不断增加。”中泰证券分析师齐晟表示,截至11月15日,地产债的总到期规模中回售到期的比例达到52.19%,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齐晟表示,这主要是受信用风险提高以及再投资收益不确定影响。一方面,今年地产债的主体评级预警14次,3家违约,引发对行业再融资能力的担忧;另一方面,再投资收益方面,信用利差大幅走阔也推动了回售率。此外,今年5月以来,地产债中止事件不断,龙湖、碧桂园、富力地产等发行人均曾主动中止发行,引发市场对行业再融资能力的担忧。
崔健说,从相关指标来看,各个评级房企的短期偿债能力在2018年上半年均有所下降。其中AA评级从2017年中的55.40%下降至2018年中的37.32%,降幅最大。
“虽然偿债压力上升明显,但风险整体可控。”齐晟表示,对于房企来说,2019年整体到期债规模预计为4600亿元,增幅约为1800亿元。但具体来看,行业的偿债压力并没有整体上行。以已披露三季报的83家地产债发行人为样本,虽然流动比率由2017年底的1.91下降至今年三季度的1.83,但发行人的资产负债率从去年底的66%降低至目前的64%,行业整体杠杆水平有所放缓。
齐晟说,目前来看,房企市场流通性较强,尤其是低等级债项中的国企债占比高,降低了低等级债券持有人的回售意愿,从而降低尾部风险爆发的可能性。
来源:经济参考报 记者 梁倩 钟源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房企标杆万科频陷质量门 钱紧能当质量问题频发借口? 开发商更看重回款 年底房企推货量大价格战或将爆发 前10月房企排名:万达、金隅、光明地产、鸿荣源排名下滑20位 上市房企热衷发行美元债 银行开发贷退居二线 碧桂园、恒大、万科频频发债 房企为何密集融资? 搜索更多: 房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