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职业餐饮网 旖旎
餐饮人苦“山寨”久矣!
近日,一成都山寨餐饮“帝国”土崩瓦解!
事情起因是,成都多家知名餐饮“老店”遭遇“碰瓷仿冒”,维权之路漫长而艰难。
辛辛苦苦开店几十年,却被专业操盘手抢注“擦边”商标,批量仿冒假“分店”。
从“永乐饭店”到“曹氏肥肠”、“鲜知味钵钵鸡”“钢一区伍妹烤鸭”…....众多餐企未能幸免。
直到近日,在媒体连续曝光撕开乱象、监管部门强势介入、大众舆论集体声讨施压下,这座顽固的山寨餐饮 “帝国” 终于崩塌。
其实际控制人公开致歉,还提出赠与老店商标。
如今,对餐企而言,除了法律法规,大众舆论已成为维权新屏障,让山寨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成都老店遭批量仿冒,
山寨操盘手放话 “不合作就搞死”!
餐饮的山寨乱象层出不穷,而近两年,成都突然冒出一批仿冒店。
很多老牌餐企遭遇集团化山寨围剿,对方不仅抢注商标、复制门店,更放出 “不合作就搞死” 的强硬言论,让老店陷入维权困局。
1、老店集体遇 “李鬼”,成都餐饮圈出“真假美猴王”
有媒体曝出,春熙路、宽窄巷子等成都核心商圈,突然冒出一批 “眼熟” 的餐饮店。
招牌、装修甚至宣传语,都与很多成都扎根几十年的“老店”高度相似。
像是经营40年的 “尹记永乐饭店”,被仿冒店冠以 “春熙路总店” 名义,宣称 “三代人饭堂”;
开业仅1个月的 “鲜知味钵钵鸡” 新店,直接标注 “十年老店”,还通过修改线上平台信息,伪装成 “已收录20年” 的老店。
这些仿冒店瞄准游客和年轻消费者,靠 “复刻” 的招牌和虚假宣传引流。
游客误打卡后,将不符预期的体验差评错评给正牌老店;食客分不清真假,部分品牌甚至出现 “山寨店开店比正店火” 的荒诞局面。
2、操盘手的 “山寨组合拳”:抢注擦边商标、批量开新店、营销宣传雇水军
这波山寨并非零散行为,而是专业团队的系统性操作,核心套路环环相扣。
商标抢注“擦边”
专门盯着商标意识薄弱的老店,注册 “擦边” 商标 —— 抢注 “肖家河永乐” 对标 “尹记永乐”,申请 “钢一区伍妹冒” 碰瓷 “钢一区伍妹烤鸭”,用商标权掌握主动权,让老店维权失去关键依据。
全链条复制运营
从装修风格(旧报纸糊墙、大字灯箱)到菜品味道,都安排厨师和设计团队 “复刻”,更动用水军在点评平台刷评分、写好评,把仿冒店推上 “必吃榜”,制造 “火爆假象”,挤压老店流量。
强硬施压逼合作
先以 “开连锁、享分红” 邀请老店加入,若老店拒绝,就用已注册的商标批量开店,在商圈形成 “包围网” 分流客源,甚至直接放话 “不合作就搞死”。
“卢家冒菜馆” 老板经营20年,最终被迫以 “投资入股” 妥协,辛苦积累的品牌商标落入对方手中。
3、申请了501枚商标,山寨集团“嘴硬”喊话:我们合法合规
面对质疑,背后的山寨集团始终以 “合法合规” 搪塞。
其关联企业,据不完全统计累计申请501枚商标,大量与老店名称近似(如 “三哥田” 仿 “三哥田螺”、“雨田饭” 仿 “雨田饭店”),且将商标分散在不同公司,切断表面关联,规避监管核查。
当被问及 “是否蹭流量”,集团工作人员辩称 “名字有区别,川菜口味相似很正常”,消费者找错店投诉,就把责任往外推。
这种 “打擦边球” 的操作,让老店维权陷入两难。
从强势围剿到仓皇收场,
山寨帝国一个半月就土崩瓦解!
从 “不合作就搞死” 的强势围剿,到版图瓦解的仓皇收场,仅仅过去了一个半月的时间。
之所以能够快速捣毁幕后操盘手,是来自媒体曝光、监管整治、大众声讨的多重压力。
共2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