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周六的下午,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友谊商店三层的“超级转转”门店里,不少顾客正在镜子前试背各类包包。“我在网上查攻略,发现这个专卖二手商品的店,就过来逛了逛。”从天津来北京旅游的张慧说。
与此同时,北京另一家刚开业不久的益客二手循环商店里,店主王先生忙着整理刚收到的一批“新货”——回收的二手相机、手办和其他旧物件。这家隐匿在日用品店楼上的小店,开业以来已吸引了不少专门前来“淘货”的客人。
从奢侈品到小家电,从服饰到游戏设备,这些带着二手标签的货物,如今为何成了不少人的主动选择?
消费者为何选择二手货?
——价格相对实惠;部分商品“独一件”;循环利用延长商品生命周期
这几年,一些消费者发现身边开了不少二手店,类型也很丰富。
在位于北京的这家“超级转转”门店里,消费者李涵已经“转”了好几圈。“以前就知道转转的线上APP,没想到还在线下开了店。在这里买东西,没有导购跟随,消费者自己随意挑选,很轻松。”她说。
千里之外,家住四川成都的潘宇亮最近又在二手店淘到了好东西。“小时候家里大人会时不时去二手市场买东西,那时还不理解,觉得这都是旧货。现在自己也开始‘淘二手’,才发现宝藏不少,家具、家电等大小货物都能淘到好货。”潘宇亮说。
为何今天有不少年轻人愿意走进二手店?采访中,有受访者表示,价格是其考虑的首要因素。
来自上海的周灵犀是一名“买包爱好者”,她曾在上海一家大型二手店里买过奢侈品包包。“上海有很多二手商店,稍微淘一淘,就能用相对实惠的价格买到保养良好的各类名牌包。虽然是二手,但只要养护得当,看起来依然很新。”周灵犀说,“相比品牌专营店里的新包,二手包的价格能低不少,有时甚至能以一只新包的价格买到两只二手包。”
有的消费者看中了二手商品“独一件”的魅力。消费者周周说,和传统消费场景相比,很多二手商品是早已停产、卖家专门淘来的“孤品”。“线下二手店能找到市面难见的旧款产品,品牌更丰富,款式也更独特。”她说。这种不可复制的特性,契合了当下年轻人对个性化消费的追求。
环保意识同样影响着年轻人的消费决策。一些二手商品买家说,购买二手商品不仅能节省开支,还能避免资源浪费。“买二手是一种环保的生活方式,用二手物品过‘绿色生活’。”消费者王玲认为,买二手商品,延长了货品的使用年限,让一些货物不至于过快被丢弃。
从二手货物的售卖渠道看,过去很多商家选择在线上开店,闲鱼、转转等APP是很多消费者淘二手货的主要入口。如今,“超级转转”开到了线下,闲鱼也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开出多家线下门店。这让消费者对二手商品的“触感”更真实了。
“在线下店里,我能直接体验包包的成色和手感,扫码查询价格。部分线下二手店铺同步运营线上小程序,确保线上线下商品信息一致。这些直观的感受有效降低了消费者购买高价货物的风险。”周灵犀说。
二手店靠什么挣钱?
——低买高卖赚取商品差价;收取寄卖服务费作收益;线上线下场景结合,提高销售率、降低退货率
为何越来越多二手店开到了消费者身边?
有从业人士分析,近几年,国家出台多项绿色消费政策,“以旧换新”等举措让循环经济的概念深入人心。消费者追求货物独特性、支持绿色消费的理念,让不少人看到了背后的市场增长空间。与此同时,一些二手电商平台经历多年发展,有效培养了消费者二手交易的习惯,拓展线下店也能进一步扩大销售半径,吸引更多客源。 共2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