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严峻的事实是,市场对包间的需求非但没有提升,还呈现出下滑趋势——近年来,随着写字楼空置率的上升和企业扩张步伐的放缓,商务宴请的需求也少了不少。
以广深为例,戴德梁行数据显示,自2021年3季度起,广州、深圳两地的甲级写字楼空置率呈现持续攀升态势。到2024年,深圳全市甲级写字楼的空置率达27.8%。
李舒(化名)在深圳负责一产业园的企业招商工作,她告诉红餐网,今年以来园区内有不少企业搬离,写字楼整体空置率已达到百分之十几。
从事写字楼招商工作的唐灵山(化名)也告诉红餐网,在深圳某些区域,由于企业的迁出或缩减办公室面积,附近园区和写字楼空置率显著增加。
写字楼空置率持续攀升的背后,是企业扩张放缓、控制各方面预算的真实写照。这也影响了企业高管、商务团队的商务接待等活动的花销。
除了总量减少,消费行为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即便是商务接待,不少消费者也不再盲目点高价食材,人均消费水平也普遍下调。
李茂对此深有感触,此前他的川菜馆人均普遍在500以上,现在多集中在300-500元之间。“过去在包间消费的客户群体中,高档海鲜几乎是标配,但现在这类附加消费明显减少。相比之下,我们推出的品质家常菜系列,这些菜品价格适中,但口味稳定、食材讲究,反而更受欢迎。”
顾客还在、团队还在,
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面对市场变化带来的挑战,越来越多餐厅选择“抛弃包间”。
一方面,是上街摆摊自救。
最近,安徽、陕西、江苏、浙江、四川、河南等地的多家大型酒楼、五星级酒店纷纷走上街头,加入“摆摊大军”。
比如天津丽思卡尔顿推出的移动汉堡车,一份套餐75元,包含和牛汉堡、薯条和可乐。虽然对普通消费者来说这并不便宜,但比起酒店动辄几百上千的消费,确实亲民了不少。
江苏常州文璞酒店则直接在街边卖起了18元一个的榴莲酥、25元一份的萝卜干炒饭,价格和街边小摊差不多。
还有河南某五星级酒店干脆在路边卖小龙虾,下午5点出摊,6点就卖完了,生意可谓火爆。
值得一提的是,大酒店摆摊并非“无奈之举”,也不指望能通过摆摊带来高额收入。
不少从业者坦言,虽然这些做法看起来像是“自降身价”,但他们并不是指望靠摆摊赚大钱,甚至有些是贴钱维持,“我们摆地摊的目的,不是为了赚取微薄的现金流,而是让顾客还记得我们。”合肥一酒店经理告诉红餐网。
对他们来说,比短期收益更重要的是:品牌还在、团队还在。“一旦直接关门,员工流失、团队解散,这家店就真的‘死’了。”
除了走出包间、走上街头,还有些餐企业开始放弃依赖传统的商务接待业务,开发更多类型的业务,比如百日宴、生日宴、下午茶、闺蜜聚会等。多元化的“社交”场景,逐渐成为一些餐厅的重要收入来源。
以李茂的精致川菜馆为例,大众点评显示,其152元双人下午茶套餐人均七八十,即可独享含私家花园的包间;不到200元的生日宴,不仅包含6寸蛋糕,还可享受免费布置的黄玫瑰布场。
这种“去商务/公务包间化”“去标签化”的策略,使餐厅突破原有圈层限制,成为更贴近生活的综合性餐饮空间。据透露,在当前消费环境下,该精致川菜馆的营收依旧在保本线以上。
今年五月,北京知名餐企花家怡园旗下一家餐厅共举办了37场婚宴以及数十场寿宴、宝宝宴。高峰时,餐厅一晚上能送出几十份长寿面。
花家怡园运营总监南金刚在接受经济观察报表示,现在已经没有所谓的“大客户”了,餐厅收入至今能保持稳定的原因就是客户够多、够广。尽管人均消费标准在下降,但只要包间能持续有客人,“薄利多销”的模式也能成为餐厅的一种优势。
还有经营者指出,家庭消费正逐渐成为餐饮消费的主要动力,带动了餐厅客流量和餐桌周转率的显著提升。
御掌柜、北平三兄弟涮肉的联合创始人梁丽也指出,最近两年能明显感觉到,餐厅包间的预订率虽然挺高,但消费主力逐渐从商务宴请转向家庭消费。消费者想花更少的钱,体验更好的服务。
“虽然包间的人均消费有所下滑,但包间消费的整体营收、利润仍高于散台。”梁丽补充道。
来源:红餐网 周沫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