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域文化融合上,一批衡阳鲜货烧烤品牌的做法颇具代表性:像是陈双财、包富友等品牌则直接将 “衡阳” 二字嵌入名称,让地域特色成为品牌的鲜明标识。
而这种借力地域文化的策略并非个例,全国多地涌现的 “地域名字+ 鲜货烧烤”形式的门店,试图通过绑定地域标签,增强品牌的辨识度与市场吸引力。
02
鲜货烧烤,为何能快速崛起?
预制菜在餐饮市场的迅速普及,叠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使其面临的质疑声浪持续攀升。
与此同时,消费者不再追求低价,对品质要求更高,食材新鲜度成衡量餐饮的重要标准。
在此趋势下,众多餐饮企业纷纷转型,主打 “新鲜食材、现炒现卖”,餐饮行业竞争也从 “价格战” 转向 “新鲜战”,“新鲜” 成为餐企破局关键。
1、以“鲜”为价值核心,重构烧烤品类增长逻辑
其实,从今年的市场动向来看,无论是新兴餐饮品类的涌现,还是头部餐企的战略调整,核心都在 “鲜” 字上做文章。
太二酸菜鱼升级为 “鲜活” 炒菜馆,将 “鲜” 的理念融入更多菜品;海底捞推出鲜切牛肉等系列主题店,在同质化严重的火锅赛道另辟蹊径。
与此同时,鲜切牛肉火锅、生烫牛肉米线等新品类凭新鲜食材快速走红;“山系餐饮” 以原生食材成为上新主流;云南、贵州的酸汤火锅也借 “鲜” 元素强势崛起……
这些动作的核心逻辑,正是希望通过 “鲜” 策略撕开同质化竞争的缺口,使之成为构建品牌差异化的战略抓手。
而此次鲜货烧烤的崛起,正是餐饮品牌精准切中 “鲜” 趋势的产物。可以看到,这些主打鲜货烧烤的品牌,最大特定就是将”鲜“字贯彻始终。
在食材端,大多数品牌都会通过鲜切吊龙等食材,来强化新鲜属性,既保证了菜品口感,也赋予顾客高价值感;
在体验端,以明档厨房展示牛肉现切、现串全过程,让厨房烟火、桌上锅气、放心食材、新鲜现做皆清晰可见,使 “鲜活” 概念更深入人心。
2、消费市场环境变更,追“鲜”消费者追求的价值点
餐饮品牌的发展轨迹,始终与消费者需求变迁紧密相连。
在餐饮行业发展早期,消费者关注产品性价比与用餐环境,促使品牌纷纷聚焦价格竞争与环境打造,从比拼实惠套餐到升级装修服务,试图抢占市场先机。
然而,中国消费市场正经历从 “性价比” 到 “颜价比”“心价比” 的深刻变革,如今已进阶至 4.0 时代 ——“鲜价比” 时代,从关注经济实惠,到关注颜值,关注体验感,再到关注产品新鲜程度。
数据显示,全球73%的消费者认为“新鲜现做”是餐饮消费的底线。新鲜度也逐渐成为消费者的“基础信任货币”。
同时,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消费水平降级,消费行为升级,顾客很难再为品牌“溢价”买单,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铺天盖地的花招式,最终买单的仍然是消费者。 无论高价还是平价,消费者都更关注花出去的钱是否“值得”,即性价比、质价比。
这种变化在饮食选择上尤为明显,消费者对健康愈发重视,倾向于选择新鲜、健康的食材,推动餐饮行业进入 “鲜价比” 竞争新阶段。
3、快速走红背后,核心的供应链问题待解
在餐饮行业,品牌力决定发展高度,供应链决定扩张宽度。从长期来看,餐饮品牌的终局竞争往往聚焦于供应链能力。
当前,鲜货烧烤在供应链端正面临多重挑战:
首先,对于新鲜度的要求严格。“不卖隔夜串” 的承诺对肉类、海鲜等食材的新鲜度提出了极高要求,尤其是主打现切现串的品牌,对肉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把控标准更为严苛。同时,牛羊肉、海鲜等原料价格受季节、气候影响显著,若源头品质不稳定或价格大幅波动,将直接撼动品牌的价格与品质优势。
其次,标准化难题突出 —— 现切、现串、现烤等环节高度依赖人工,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极易出现品质波动。
再次,规模化扩张面临困境。鲜货模式依赖 “门店当日消耗量≈当日供应量” 的精准匹配,跨区域扩张时,若未建立分仓网络或属地化供应链,远距离配送会直接降低食材鲜度。
因此,在扩张阶段,稳定的供应链是各品牌发力的核心。这要求品牌具备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以保证每日新鲜食材的稳定供应、持续维持高品质输出。一旦无法坚守 “鲜” 这一核心卖点,品牌根基便会动摇。
结语
谁能抓住新趋势,谁就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鲜货烧烤的走红,正是餐饮 “鲜” 趋势的有力印证。它以现切现串锚定食材本质,用冰鲜自选重塑消费体验,借地域特色构筑品牌壁垒,精准呼应了消费者对 “新鲜” 的核心诉求。
当 “鲜” 成为破局关键,那些能在供应链上筑牢 “鲜” 的根基、在体验端做透 “鲜” 的感知、在扩张中守住 “鲜” 的底线的品牌,才能把风口转化为长久的竞争力。
毕竟,餐饮的本质终究回归食材本味,谁能真正将 “鲜” 字刻进品牌基因,谁就能在这场行业变革中赢得主动。
来源:职业餐饮网 小鱼
共2页 上一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