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产品组合,也让面馆的经营时段覆盖到早中晚到夜宵,从而满足更多消费群体的需求。
新式本帮面馆另一个重要变化就是从街边搬进了商场,不少面馆选址核心商圈的高人气购物中心,诸如王繁星面馆、阿大排档、福和面馆,在北京开进了三里屯、朝阳大悦城、朝阳合生汇等。
上海的福和面馆,此前一直在街边开店,2024年起,新开门店也进入购物中心,开到了松江印象城、静安柒彩里等。
除了通过开商场店来提高品牌势能,新式本帮面馆多在省会级城市,或一线、新一线城市开店,且仅开1-2家门店,维持品牌稀缺性。
对此,姚哲曾表示,这一批本帮面馆多在A类商圈的核心位置聚集客流,因此必须控制门店数量,不然客单价无法支撑客流快速爆发,容易出现同店销售下降的问题。
“保持稀缺,先满足尝鲜,再留存复购。如果单一区域门店数量快速加密,品牌过了火爆期进入常态,也会逐渐衰弱。”姚哲说道。
现炒浇头面馆越开越多,
贵价本帮面能走多远?
本帮面如今正在势头上,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有一些问题待解。
首先,一碗面卖40-50元,消费者是否真的会持续买单?
2021年左右,一批客单价在30-40元的贵价面馆走红,受消费理性趋势和大环境影响,这两年不少贵价面馆开始降低客单价,比如和府捞面多轮下调价格,主要产品已经降至30元以下。
“现在愿意花40块钱去吃一碗面的消费者不多。”王楠直言,一个品类能否开到全国各地并站稳脚跟,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它的价格是否符合普罗大众的认知。50元一碗面,消费者可能愿意尝鲜,但长期复购率很难保证。
事实上,目前新式本帮面馆也多集中在消费能力相对更高的一线、新一线等城市,但40-50元一碗面,放在整个面馆赛道是个偏高的价格,其后续能否全国开店仍然是很大的未知数。
口味则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长期以来,本帮面只在上海及周边有热度,与其口味局限有很大关系。本帮面讲究“浓油赤酱”,整体口味偏油、甜、咸,这种较重的口味并不适合所有人的饮食习惯,普适性不高。
不少消费者尝试后评价,“有点咸,吃多了还很腻”“又甜又咸的,吃不惯这个口味”“点的猪肝面,超级腥还齁咸,真的不好吃”……
在餐饮“现制风”盛行的当下,新鲜现制成为了餐厅标配,本帮面馆的核心卖点现炒浇头也变得越来越普遍。
红餐网注意到,市面上有不少以“现炒浇头”为特色的面馆,其中川湘菜小炒浇头热度更高。
比如在全国拥有近400家门店的重庆酸辣粉品牌莱得快酸辣粉,去年8月推出了“莱得快·现炒浇头面”子品牌,主打重庆现炒浇头,目前在重庆、杭州等地开了6家店。2021年成立于湖南绍兴的喜鹊拌面,主打辣椒炒肉等湘菜浇头面,去年品牌名增加了“浇头现炒才够味”的后缀,在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有近40家门店。
这些川湘小炒浇头的面馆人均消费更低,基本在20-30元,且以辣味为主,口味普适性相对高,成瘾性也更强。这对于正在扩张的新式本帮面馆而言,会造成一定竞争压力。
或许是考虑到这一问题,不少新式本帮面馆品牌在产品中融合了湘菜元素,上线了小炒黄牛肉、麻辣鸡丝、酸辣鸡杂等浇头。
同时,这些新式本帮面馆也学到了此前一批贵价兰州牛肉面的特色,大多提供免费续面,自助的汤、茶水等。像王繁星面馆、福和面馆还可以将拌面改成汤面或盖码饭,给顾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眼下,这批新式本帮面馆还在快速发展期,其后续在全国市场的扩张情况如何?红餐网将持续关注。
来源:红餐网 李金枝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