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数据也可以看到,从用户规模上,抖音上的美妆成分用户规模发生了显著增长,值得关注的是,50岁以上的美妆成分用户规模同比增速最高,达136%,其次是31-40岁、24-30岁群体,分别为116%和114%。
在过往的每一次美妆消费市场的转向中,似乎都没有现如今这样的剧烈和分裂。在社交媒体和千禧一代消费理念转变的催化下,新一代的消费用户更加苛求产品安全和功效。与此同时,互联网天生拥有的共情和营销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用户更容易因为同一个消费偏好聚在一起,从而产生一个新品牌甚至一种新消费趋势。
正因如此,这两年,国货美妆品牌加速进入成分内卷,其中从PMPM与全球TOP10原料商亚什兰Ashland合作专研的TruDiamond白松露精准定位提取物、毕生之研的超分子油橄榄到自然堂001号原料“燕窝酸”成功备案以及产品的成功落地,中国市场的美妆品牌们已经开始从自我接纳转向消费者认可。
03
真正的“成分时代”到来
与往年相比,现如今的美妆市场无论是法规条例还是市场消费环境,都进一步让美妆产品的成分更加透明。尤其是在社交媒体和短视频营销时代,美妆博主所使用的话术套路复制粘贴和美妆品牌营销方式越发雷同,也让美妆产品在成分上追求独家和稀有。
更重要的是,从2016年12月起,中国首次对化妆品违法违规等监管信息的曝光力度进一步加大;公开信息的范围更全面更透明。而从2018年1月起,中国美妆产品也需要建立功效宣称、使用部位、剂型、使用人群、安全风险基础上的化妆品分类原则,对化妆品实行编码原则。
2021年1月1日,新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与原版《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相比,新版《条例》确立了注册人备案人、标准管理、原料分类、质量安全负责人、风险监测评价、信用体系、责任约谈等一系列新制度。
同年,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化妆品分类规则和分类目录》《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化妆品安全评估技术导则(2021年版)》正式施行,该3则法规就化妆品的分类规则、功效宣称评价及安全评估技术标准做了详细具体的规范。
我们知道,对于随着化妆品市场法规越来规范,市场竞争更加透明和激烈,美妆品牌在同一片竞争场中斗技,相较于欧莱雅、雅诗兰黛和资生堂等外资美妆巨头在全球研发和营销产业方面的巨对优势, 中国美妆品牌的成分内卷才正在进入备战时刻。
来源:化妆品财经在线 李建子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