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零售业频道 >> 正文
不再紧盯GMV 电商大促的狂欢才刚刚开始

  除此之外,在一些特定节日,比如情人节、母亲节、520表白日等特殊高价值节点,美团也紧跟热度,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大促,为商家及用户提供多元化的购物满足。

  和以周为单位的传统电商大促相比,以美团为代表的即时零售平台的大促周期更短,多是以天为单位,并且还有具备即时零售特色的、时间更为精准的即时需求:在一天里,既有下午3-4点的下午茶水果券,也有夜里11-12点的夜市啤酒券。

  而跟周期短相对的是,即时零售大促的频率更高,节日、天气、时令等都可以成为大促由头。季节性水果也是即时零售大促的对象,比如美团优选在6月西瓜成熟上市时推出了“吃瓜节”的活动,强调当季水果的上市折扣。

  日本零售界有一种知名的运营管理模式,叫做“52周MD”,即实体零售企业将一年划分为52周,根据季节、时气、节假日和各类庆祝活动,配合消费者的生活节奏进行不同的营销活动。有零售从业者认为,目前即时零售平台的营销动作和策略,便可以类比52周MD营销模式。

  饿了么在去年冬至时正式上线的“饿了么时令官”活动,就非常有52周MD的气息。

  饿了么将一年按时节划分,在不同的节日节气,饿了么都会制作相关的美味科普短片,进而延伸故事内容,推荐相应的时令美食,活动品类涵盖正餐、水果和冰饮等。

  总的来说,即时零售的造节热度正在节节攀升,而和远场电商的大促相比,即时零售的大促有着“短频快”的特点,即活动周期短、举办频率高,以及即时零售本身的快送达特点。

  03

  电商大促逃离GMV魔咒

  在超市购物时,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店里挂着的会员日打折的宣传标语,“会员日”也可以被视为是实体零售商创造的节日。

  很早以前,实体零售商发现日常的销售水平比不上周末和节假日,在没有重大节日的时候,商家们便通过周年庆和会员日等方式,激发消费者的购物欲望,进而提升销量。

  可以说,电商造节在本质上便是沿袭了实体零售的传统,通过高流量聚集效应带来的大促活动,帮助平台实现知名度和销售额的双重收益,狂欢节也和电商相互成就,促进彼此更加辉煌。

  从第一个双11购物节到现在,电商大促已经走过十几个年头,各大电商平台开始走出数字世界,不再只看重GMV等交易数据,而是更加关注真实的消费关系。

  正如淘宝、天猫的新负责人戴珊上任后,便开始全面收缩促销活动,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几个最重要时间段。京东则是发力新百货计划,在今年的618期间弱化增长数据,转而强调留存复购数据。

  不止是平台开始“收敛”,经历过五花八门的商家营销轰炸的消费者,对于电商节的热情已经趋于理性,不再像以前一样“逢节就买”。

  要知道,消费者需要狂欢节,但并不需要成百上千个购物狂欢节。

  用户真的有需求,平台也是真打折,这是早期电商狂欢节的初心,也是消费的意义。

  对于传统电商来说,逃离虚无的GMV增长,狂欢节回归初心,回归消费,或许是当下大促寻求新鲜感的唯一出路。同样,对于刚开始发力大促的即时零售市场来说,如何打响“短频快”促销活动的知名度,培养消费者心智,使其真正成为刻有平台基因的消费符号,这些还需要玩家们进行不断地摸索。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一味疯狂造节,追求销量的电商打法或许已经不再奏效。如今,谁能把握好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心智,谁才能真正地实现大促作用最大化,将电商平台的长期主义走稳走实。

  来源:首席电商观察 文/刘峰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电商大促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