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美妆测评乱象成灾!

  04

  乱象四:

  唯“成分论”,缺乏基本常识

  随着成分党规模的逐渐扩大,许多测评博主唯“成分论”,但其中不乏许多对成分“一知半解”,甚至缺乏对化妆品的基本常识。

  例如,一些化妆品成分软件会对产品成分标识红标和绿标,进行成分风险等级区分。而某位测评博主在视频中测评“某品牌水油平衡水乳”时,将成分表中“‘视黄醇棕榈酸酯’风险等级9级”说成“含有9种视黄醇,弄进眼睛刺痛。”

图片

*(截自抖音某测评账号)

  此外,还有很多测评博主在面对产品成分的“红标”和“绿标”时,直接将有红色标签成分的产品定义为“不好”,在做产品测评时,凡是含有如“甲基异噻唑啉酮”、“羟苯丙酯”这样风险性高的、易致敏的香精、防腐剂的产品,都会直接被打上“危险品”、“一定不要用”的标签。

  从专业角度来看,这样武断的评测显然不专业。广州重生化妆品实业有限公司研发邓燕民表示,“化妆品使用成分讲求的是安全剂量,仅仅以存在风险成分不考虑使用量就判断产品的好坏并不科学。”

  更离谱的是,一些测评博主断章取义式对成分和浓度的理解,成为他们向品牌发难的依据。就好比2021年在行业掀起大范围讨论的美妆博主大分子实验室事件,大分子实验室就4款标注添加六胜肽的护肤品进行测试,并拿出第三方机构的检测报告,声称产品中六胜肽添加量与品牌宣传不符。但该测评被另一名抖音博主质疑“将原料组浓度和添加量进行混淆,检测机构专业性有待商榷。”这一事件最后也以品牌工程师公开该原料成分的定量测试参考方法,大分子实验室发布道歉信作为完结。

  化妆品观察注意到,2021年至今,美妆行业就发生了近10起测评博主与品牌的“纠纷”事件,争论点大多为“成分含量”。“目前大多测评博主没有产品研发经验,仅凭借一些学术知识看配方表说话。”某国货品牌创始人指出,“暂且不说大多数测评博主对成分的测评方法是不是准确,护肤品的好坏及有效性也不是一个成分能判定的,还需要从成分之间的兼容性和稳定性,从整体配方、工艺及临床实验的专业解释出发。”

  05

  测评乱象“坑害”美妆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美妆测评的诸多乱象,让许多品牌深受其害。

  2021年某国产功效护肤品牌被抖音网红博主质疑一款产品“含有荧光剂”,尽管品牌后续作出澄清声明,并附上了检测结果,但目前仍有不少网友在抖音、微博上传播“XXXX产品添加荧光剂”。

  同样,另一个国货护肤品牌,也因为在2021年被某测评博主质疑“夸大宣传、概念性添加成分”而陷入消费者信任危机。虽然在事件曝出的第一时间,品牌就发布声明,反驳测评博主出具的检测报告无产品名称、无送检片、无鉴定机构,报告真伪有待考量。但由于此事件后续发展中,双方各执一词,最后不了了之,导致品牌至今依旧笼罩在“虚假宣传、成分夸大”阴云之下。

  从上述品牌案例中,我们看到,一些百万粉丝量级的专业或非专业博主,其造成的舆论导向能够对一个品牌产生不小的影响。如果品牌没能拿出有力证据进行反驳,很可能会遭遇一场公关危机,并且丧失话语权。

  更为严重的是,不专业的测评,不仅给消费者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品牌的良性发展。上述受访人士表示,一些错误的测评内容,向消费者传递了不专业且片面的产品知识和内容,而当消费者接受了不专业的知识教育和普及,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产品的研发。“某些测评博主通过分析成分表引导消费者进行购买,对稍有风险的成分就强烈抨击,造成品牌对产品成分小心翼翼,不敢放开手脚创新研发。”

  针对测评乱象造成品牌声誉受损,北京宣言律师事务所律师杜秀军建议,企业可以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如果因测评标准虚假混乱给企业造成不利影响,受害企业可以起诉测评平台,追究其侵权责任,也可以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对测评平台给予行政处罚。”

  来源:化妆品观察 文/石钰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美妆 测评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