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新零售阵线 >> 新零售频道 >> 正文
迭代前置仓

  04

  跑偏

  现在,围绕前置仓的生鲜电商模型还在持续迭代,也出现了很多个新方向。

  比如出现了京东的“全渠道共享”前置仓模型——京喜便利店。将京东主站的B2C到家订单、京东到家的1小时达订单、社区团购的自提订单、门店即买即付的到店订单,以及高毛利的健康管理、洗衣维修等生活服务订单。都集成共用一个前置仓(京喜便利店)来履约与服务。

  这也能做高单仓订单量,做高单个社区的渗透率与市场容量。市场容量一大,社区场景下能养活的企业就可能更多了。

  相对应的,把一个社区的多业态订单集中在一个前置仓内服务,对终端的管理难度降低了,每个社区只需要开一家店,那就不需要管理百万级的夫妻店了。

  但更重要的是,需要烧钱的体量也减少了。

  如果单一依赖社区团购的自提订单来做高前置仓的订单量与密度,而没有其他订单来源,那么,持续烧钱的压力还是很大的,至少在未来不算短的一段时间内,都需要用钱一直维持住订单量水平。因为,激烈的竞争会导致用户忠诚度的养成更难,且消费端的新鲜感也会下降,像京东这样的后进者本身没有成本优势,要烧的钱就可能更多。

  所以,“全渠道”前置仓代表了一个方向,但一定就是整个未来吗?

  可能也不一定。

  从餐饮外卖团购市场的发展来看,虽然竞争过程被炒得热热闹闹的,但回过头来总结,我们觉得,美团能跑出来并做大的原因之一,其实是没遇到什么竞争,

  因为它当时的竞争者大多都跑偏了。退一步讲,如果一条赛道中有很多个竞争者都在做同样的事,你要凸显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人都不傻,也不可能说就你有钱,别人完全没机会融到钱。

  以外卖为例,当时美团的竞争者大多都跑偏了,阿里巴巴原COO李琪做的“大嘴巴”走的是餐饮到店在线点餐市场,李琪于阿里巴巴的“老部下”陆兆禧领衔的阿里淘点点项目,也跟着做了到店在线点餐。事后证明,这是一个小众市场,淘点点后续在调想转做外卖,结果来不及了,时机过了。内部组织在心理上也可能没办法高效大调转向。

  饿了么虽然做的是外卖,做的最早,但它做的是存量市场,即把有外卖业务的餐厅线上化,没有外卖业务的餐厅则没怎么做,那这也是一个小众市场,因为当时中国的大部分餐厅是没有外卖业务的。因此,当美团坚定构建众包同城配送网络,将外卖业务铺开到所有餐厅,帮助没有外卖业务的餐厅也能做外卖时,饿了么就被甩开了。

  到家美食汇做的自营配送,复制慢,订单量上来,履约体验就大幅下降,效果很差。

  百度外卖后发,2014年年中才正式推出。更糟糕的是,其核心人物——百度外卖产品负责人及1号员工王莆中,2015年也被美团挖走了。落后者的领导者被挖走,一般就很难玩了。因为没有秘密可言了,你的弱点会被卡得死死的。领先者完全可以通过优势市场地位实现“马太效应”。

  但最重要的是,还是美团看准了餐饮数字化服务市场的“众性”需求,找到了大市场。

  餐饮是急需求。人们想到餐厅时,都是饿了的时候,饿了就要快速就餐,点完餐,10分钟没上菜,都会有消费者大喊大叫。

  所以,美团外卖坚定做众包同城配送网络,在分散、百万级餐厅与亿级用户之间,它能实现最快配送到家。

  它还做好了基于地理位置的餐饮团购信息推荐,消费者饿了一般都会选附近餐厅就近吃饭。

  美团还做了必吃榜等,在消费者饿了的时候,帮助消费者以最快、最短路径挑选好餐厅。等等。

  要做好餐饮还需要大流量,没有流量餐饮是做不起来的。美团基于团购业务聚集的流量做餐饮外卖有基础,两者的转化路径是通的。

  以上是《商业观察家》对餐饮数字化市场竞争的梳理,那么,问题就来了,同样是做“吃”,生鲜数字化市场的“众性”需求又是什么?

  回答对这个问题,可能就很难跑偏了。

  生鲜是急需求吗?如果是,那么,基于前置仓做1小时达到家业务,就是一个大市场。因为消费者会愿意为快速送达,支付更多金钱。

  但好像并不完全是。因为解释不了一些现象。

  假如生鲜是急需求,那为什么生鲜的消费主要集中在早市?离做饭时间还远着呢。

  拼多多为什么又能做出年3000亿元的农产品交易额,它能提供的履约体验可是需要2-3天,甚至更长。

  我们每次购买完生鲜回家后,为什么不会马上烹饪,而总是会拖一段时间,才来烹饪。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感觉饿而去超市购物,但是我们又会顺道在超市吃个小吃,先填饱肚子,买完生鲜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是把生鲜扔进冰箱。不像点餐饮外卖,送达后,我们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马上吃。

  因此,《商业观察家》认为,生鲜的“众性”需求并不完全是急需求。

  那么,生鲜如果不完全是急需求,会是计划性购买吗?

  拼多多做计划性购买场景,做出了3000亿年交易额。超市的生鲜交易额也很高。菜市场的菜价并不便宜,但依然还是中国生鲜消费的最主要渠道。

  这些地方都是做计划性购买,计划性购买看起来是生鲜消费的大市场。

  但是,支撑生鲜计划性购买的原点又是什么?

  当下,《商业观察家》认为是:时效。

  就是说,人们会把所购买的生鲜扔进冰箱,让它变得不新鲜,甚至浪费掉。但是在购买时,时效却是第一位的。不够新鲜、没有新意就不愿意购买,也不愿意为此多支付金钱。

  时效包含三块含义。

  一、新鲜。

  鲜度就是时效的直接表现。人们会因为新鲜而愿意支付更多金钱,不新鲜的,再便宜,很多消费者也不愿意买。

  那么,鲜度品质由什么构成的呢?

  主要是两块。一个是进货品质控制。一个是流量与周转。

  进货品质好理解。流量就是说,销量要大,只有销量大,周转才会快。而只要周转快,鲜度就有保障。

  所以,刚需高频的生鲜并不仅是引流品类,生鲜其实也是非常吃流量的。会玩流量的,做生鲜也是有优势的。反过来说,如果你的门店、你的渠道在被持续分流,生鲜业务也可能会越做越差,鲜度保障不了,进而吸不了客,毛利也做不上来。

  由于鲜度时效品质比较重要,传统的生鲜销售场景其实也有很多开拓空间。

  传统上,消费者认为早上买生鲜会比较新鲜,心理的默认定式是大早起来肯定新鲜嘛,但是,早起的人越来越少了。相反,傍晚下班回家、家人相聚、溜狗、溜娃的人却越来越多了。像这样的流量场景其实是有空间做的,是有机会打造出一个“鲜度场景”。

  二、时令。

  时效的另一个重要体现是时令,生鲜做不好时令,是不可能盈利的,特别是蔬菜。因为大量上市的时候就是菜价下滑的时候。

  应季做好时令,就能做高商品流量,可以无限放量,可以大量吸客。

  而流量有了,周转就快了,鲜度也好,毛利也高。

  做时令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计划性,要有预判性,要快。

  三、寻宝体验。

  生鲜也需要给消费者带来新鲜感,不常吃的、非本地的生鲜品项,消费者的接受度其实是不错的,因为消费者总是在寻找特别的味道体验,寻找强烈的视觉冲击。

  但是要跨产区运到本地销售,对时效的要求很高。

  做出来就是粘性。

  像北京的消费者可能会因为高品质的南方产波罗蜜,而对果多美形成认知,并养成消费习惯。

  拼多多农产品能做得很大,也可能在于其聚集起了全国各大产区的海量卖家,人们可以在拼多多上找到各大产区的特色农产品,满足新鲜感与寻宝体验。

  发展到当下,“一地一味一季一产”在拼多多上表现得其实更明显。

  综上,从以上所列生鲜时效价值的三块内涵来看,通过预售做生鲜,理论上其实是通的。

  来源:商业观察家

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前置仓

东治书院2023级国学综合班学费全免!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学习易经,才不踏入误区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