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洋钢告诉「电商在线」,一般来说线下的大批发商都是高收益、高风险并存。他们的利润会跟着市场不断波动,高的时候可以翻到几倍,低的时候也可能血本无归。
相对来说,线上的价格基本是稳定的。“从某种意义上来看,电商平台是降低了做生意的风险。相应地,利润也会变薄,大蒜这一个品销量在3-10万单/月不等,客单价差不多在10元左右,毛利大概在10%左右,薄利多销,有点助农普惠的味道”。
说白了,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能带来更多确定性需求。在淘宝特价版等平台上,商家可以触达到精准的消费群体,省下大笔的渠道费、营销费,让利出去,这些淘低价好货的用户反过来就会不断来复购。
直面消费者,有稳定订单,一个健康的生意模型就成立,利润、质量、效率,都回来了。
朱洋钢的采购团队如今每天都在各大批发市场考察,不断接触蒜农,记录下价格。每隔5天他们就会针对价格浮动,来对线上商品的标价进行调整,库存周转时间大概只在10-15天。
这看起来像是服装行业里的“小单快返”,只不过服装是追求款式新颖,网上卖大蒜讲究的是及时跟进市场价格。线下批发商进购大蒜往往都是大批量抄底式地采购,而线上卖大蒜是小批量多频次地进货。
拆解大蒜的成本,原料成本占70%,物流占20%,剩下都是包装和人工成本。
大蒜生意被搬上网之后,朱洋钢他们直接从蒜田里收蒜,简单处理后由快递小哥直接送到你的手里,没有了中间多道周转的批发商,原本大蒜的高溢价就不复存在。
“现在打开买菜软件,卖大蒜的不止我一家。谁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压出更多的利润空间,提供更好的价格和服务,才能赢到最后。”
有实力的商家都会优化仓储,通过产地直发来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朱洋钢就在山东、河南、四川自建了3个仓库,采用产地直供模式。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在大蒜生产地直接设立产地仓,在当地就完成收割、清理、分拣、装包,这样就能减少物流周转的成本,减少商品损耗,产地直供本身也是农产品的一个背书,可以给消费者更多的信任感。
农产品电商,新的战场
事实证明,农产品上行,是电商市场接近饱和后,提供第二增长点最好的方式。电商平台的拉新成本已经达到几百上千元,如果用一箱40多元的芒果换取一位新用户,绝对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去年双11,我在原本价格的基础上打了9折甚至7折,然后平台就会给到主页的一个首推坑位。最终,我们的大蒜一天销售出去了15000多单,比平常涨了3倍。”赚钱比不了线下,但朱洋钢形容这是“战略性亏损”。
所谓的“战略性亏损”,基本也是稳赚不赔的——以一个爆品来给自己的店铺引流,换取更多高毛利的商品售卖。
朱洋钢表示,目前店内的客户群体基本集中在70后、80后,虽然客单价不高,但复购率还不错。这一点,和天猫、京东等综合性电商不一样,在淘宝特价版上,店铺的粉丝量并不是粉丝粘性的决定性因素。用户的忠诚度并不高,基本都是哪里价格便宜,往哪里去。
“但忠诚度和复购率并不矛盾,只要你的产品过硬,价格也合适,老客就会反复来下单。换句话说,消费者所忠诚的,就是那个性价比最高的品牌”。
过去这两年,中国制造喂叼了用户的胃,1块9一个浴球,2块1一包垃圾袋,3块8一双塑料手套……白牌日用品变得更有性价比,但在农产品电商,一切都方兴未艾,消费者还没有培养起上网买菜的强心智。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产品商家进入,当电商平台、买菜软件都开始下场,战局刚刚开始,玩家厮杀激烈,胜负未定。继9.9元一包的纸巾之后,农产品电商,注定是一场全新的革命。
来源:电商在线 王亚琪 共2页 上一页 [1] [2] 关注公号:redshcom 关注更多: 农产品电商 |